“练习”牟柏岩个展

  • 展览时间:2015/12/27 — 2016/02/275319
  • 展览空间:aye gallery
查看更多详情

  2015年12月27日至2016年2月27日,《练习 - 牟柏岩作品展 Practice - Mu Boyan Works》将在AYE画廊开幕。这是牟柏岩与AYE画廊的第四次合作。不同于以往的“胖子”雕塑,也不是09年“年月日”仿生系列的延续。这次展览呈现了牟柏岩全新的尝试,小提琴、鸡蛋、萝卜这些日常物品成为艺术家表现的对象。

  在今年秋天圣彼得堡的一次展览上,彭锋目睹了牟柏岩一次人体写生的全过程,印象深刻。在他看来,与隋建国不同,牟柏岩没有蒙住自己的双眼;与比斯利不同,牟柏岩没有捆住自己的双手。“在牟柏岩的写生过程中,我看到的是眼与手之间的不断切换,是视觉与触觉之间的不断摇摆。牟柏岩以最朴素的方式,完成了一次正题与反题之间的合题。”

  作为此次展览策展人,彭锋认为,身心之间的默契或者默识,为从视觉到触觉或者从触觉到视觉之间的切换和摇摆提供了解释。而这种理论在牟柏岩的雕塑写生实践中再一次得到了验证。艺术的终极价值,或许正在于为身心之间的切换、摇摆与协作提供恰当的练习。让彭锋遗憾的是,牟柏岩的那件人体写生泥稿留在圣彼得堡,它的命运不得而知。正在他为可能失去证据而倍感惋惜之时,牟柏岩创作了他的静物写生系列雕塑,并且打算以“练习”为题在AYE画廊做专题展示。这次展览不仅可以给观众提供一个好机会,来练习视与触之间的摇摆,而且可以给理论家提供一个好案例,来研究身心之间的切换。


  《胖子》系列:用胖子讲故事更轻松


  说不准“胖子”一直会是我个人的表达方式。--牟柏岩

牟柏岩1976年生于山东省,2005年硕士毕业后留校成为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研究生毕业时在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浴室举办个人展览“洗浴中心”,揭开了胖子系列人物创作的序幕。2003年,牟柏岩在中央美院的公共浴室展出了自己的《洗浴中心》系列作品。在真实的环境中,一水儿的胖子站在木桶里搓澡,坐在凳子上喘气,趴在柜子上偷窥,看着都让人觉得燥热,也颇为壮观和有趣。据说,那组雕塑是接受一个洗浴中心的委托所做的“行活”。这场展览让大家认识了牟柏岩,也让他找到了未来的创作之路。从那以后至2007年间,牟柏岩就一直专注于塑造胖子形象。

  2007年7月,牟柏岩首次个展《胖子在AYE画廊》开幕,展出的八件作品尺寸差别悬殊,最小的一件只有14厘米;最大的一件高2.6米,胖子双手扶膝,躬身而立,顶住天花板,霸气地堵在入口处。观众在俯仰间记住了身边的这个形象。展览将画廊本身也纳入作品中,八件作品同时成为了一件完整的大作品。作品也真正有了牟柏岩的个人色彩:唯美中显露着讽刺和批判,形体的饱满和着色的轻逸,似乎关乎欲望的满足与不满足。

  在《胖子》系列作品中,牟柏岩在真实的外在形态基础上高度还原胖子的状态,试图将胖子身上肉的语言做到感人。从雕塑的体量上看,胖子被分为了两极。一极是庞大到让人无法容忍,可以压陷地板。另一极是具体而微,动作轻灵,似乎完全没有重量感。这些形体各异的胖子已经不像是人类,而仿佛是某种有机体,是可以无限生长,增大的。而在塑造胖子的过程中,牟柏岩逐渐发现自己与胖子有更多的共同特质:背负很多,却想甩掉包袱;无畏挑战,付出的努力却要比常人多十倍;有时候也会妥协,没有英雄主义,凡人一个。胖子成了牟柏岩慰籍心灵的“宠物”,成了他避风的墙角。

  2012年,牟柏岩带着“胖子”参加了卡塞尔的“中国公共艺术展”。这也是他第一次将“胖子”纳入公共空间语境的一种尝试。蓝天下,一个高约10米、被肥肉充满的巨型胖子跨坐在爬梯的顶端,他把脸扭向左边的一栋砖红色老楼,目光却似乎已经翻过了楼顶,看向天边远处。这件名为《修》的胖子系列作品在当时引起德国媒体的广泛关注。

  这个方案背后还有一段小插曲。去德国之前牟柏岩以为那是座新建的美术馆,要让胖子攀爬上去,可到实地考察场地时才知道那是座古迹,连一根钉子都不许钉。最后方案定为让胖子爬梯子,既不接触到建筑物又满足了高度。正因为有了这个小插曲,才使得他对这个作品有了思考的深化,当他把小稿放在美术馆的图纸前时发现,梯子不仅是胖子的道具,同时会有一种“整座建筑是胖子做的”感觉。胖子朝美术馆的窗子里窥视。牟柏岩说:“就像我自己,对美术馆很好奇,对卡塞尔的一切都很好奇。”胖子会使人对美术馆更加关注,同时也有造成视觉破坏的可能——美术馆会因胖子的捣乱而有失尊严,毕竟我为美术馆强加了个‘主人’,等展览结束后一切复原,而胖子会留在观众心理,‘某年某月那里曾经有个中国来的大胖子占领了我们的美术馆’。”

  牟柏岩与胖子的故事一直在继续。2013年,牟柏岩在个展“经过”开幕,主角依然是胖子,但尺寸却变小了。拳头般大小的胖子被牟柏岩安排在不同的剧情中:或颇具仪式感地跪在一卷亟待铺开的卷轴上;或盘踞在上下晃动的细长的钢针一头,似乎随时都有坠落的危险;又或者矗立枝头与小鸟争夺树上仅有的那颗果实;还有在地上打滚的胖子,简单的五个动作暗示了多种可能;脚戴钻戒的胖子散落在画廊各处。

  此次展览中的胖子,角色定位愈发清晰,而“清晰”的原因正源于牟柏岩对“胖子超现实主义”的另类探讨上。牟柏岩:“胖子成了我的一种态度,这是几年来创作中慢慢形成的,而用胖子来讲故事可能在传达方式上更轻松,也更能将观众带到胖子的私密空间中去。对我个人而言,这样的创作才是自己生活体验的真正释放。我这次的作品可以算是用雕塑方式的聊天,提取了一些片段,中间的空白部分由观众来自由填补,这也是我的一个试验性的作品,还在不断的完善,因为我也在过程中。”


  《年月日》系列指向个人洞察和思考


  我希望馒头的蒸汽能触发一丝食欲,炭火的光能带来家的温暖,看到猫的肚皮能感受到自己的呼吸,也希望通过作品的呈现来丈量人与幸福的距离。--牟柏岩

在2007年“胖子在aye画廊”时,他的恩师孙家钵曾写下这样一段话:“‘百炼钢,绕指柔’,我相信他随着态度的提高,会做出各式各样的好东西来。当他感觉到了的时候,下次可能给大家看的就是‘干巴瘦’了。”在肯定弟子技法、对造型的认知和对空间的理解的同时,也寄予了对胖子形象突破的期许。2009年,牟柏岩新作展“年月日”在北京AYE画廊开幕,与人们预期的“胖子”系列不同,这次,他完全推倒了重来。新作展由五件装置作品构成,全部以“年、时、月、日、更”等时间概念来命名。虽然空间不大,件数不多,但足以震撼人心。这批作品的诞生与一起车祸有关。

  2008年8月,牟柏岩出过一次交通事故。那天下大雨,一个人忽然从树林里骑自行车出来,牟柏岩刹不住车,差点出人命。伤者是一名四十来岁的外来务工妇女,最终很好的康复了。但是场景让牟柏岩印象深刻:“刹那间感觉自己如同凶手一样,大脑一片空白,身份瞬间改变,什么艺术家、教师都和我无关。永远忘不了那被肉体撞碎的玻璃、沉闷的撞击声还有那个人被远远抛出的惨烈景象。”在做《胖子》以前他对作品有很多想法和愿望,曾经每天连续兴奋工作10-12个小时,交通事故的出现打乱了他原有的计划和思绪。他安静下来,用足够的时间来接触生活根本,进而对生命的一些思考。

  在一个冬日的中午,牟柏岩被工作室附近阿姨蒸出的馒头冒出的那一股蒸汽触动,伴随心中升起的那种温暖而祥和的感觉,作品的意念逐渐成型。从2008年年底开始,牟柏岩频繁往来于皮毛市场、电子城、美发用品城、花卉市场和建材市场,请来皮毛工艺师、机械设计师、装修工人做帮工,自己充当雕塑家、美发工、牙医等多种角色。在繁杂工作后,牟柏岩得到的了一些小小的结果:猫在打鼾,狗在喘息,馒头还是热的,炭火还在燃烧,一座阳台的下午。牟柏岩把这些结果看作是他对生活细微体验的干预,调动自身所有的能量去触碰那些微小的点滴。“我在外在形态的描述上要求真实的基础还要高度还原其真实的状态,作品中对细微动态的捕捉才是作品内在力量的体现,是‘细微的干预’。如果观众能从这些细微中有所触动,那么就会跟我一样体会了一次‘生命中的细节’。”

  值得一提的是,在“年月日”作品中,馒头、煤球、老阳台和濒死的动物仿佛是一种生活痕迹和情绪的记录,而人却消失了。如牟柏岩所说:“一个事件或一个人在改变你生活的同时也让你的心理状态发生变化,在意识层面里会让你走得更深入。在创作中我会选择一种方式来传达,我要作品里面只有人的痕迹或是人的影子,没有人出现,但通过对表象的描述来感叹人,我认为这样会使作品的语境更加宽广。”

  牟柏岩将“年月日”的作品视为一个转折点,看似走的很远却不断在找回自己,看清自己。“在给作品中的猫贴毛时充满‘造出生命’的期待,用一段很长的时间很繁杂的工作来制造一个感觉, 这感觉可能就是生命中最珍贵的意念却最容易被忽视。我想能时常守住这种意念,这使我再回头来看胖子的时候发现那就是自己。”


 牟柏岩:作品不是设计 不为了转型而转型


  从胖子系列到“年月日”系列,再到即将开幕呈现的“练习”系列,牟柏岩在创作中一直不断尝试新的语言。模特是最好的老师,生活也是自己的模特,自己也是自己的模特,不捧着美术史做作品是他艺术的一个基点。在牟柏岩看来,作品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应该根据自己的感觉去左右创作,应该是一种自然的流露。这种过程被他比喻成“摸着石头过河”,并乐在其中:“违心的去成就某种事情是很痛苦的。就像穿衣服换了个风格,可能别人一下子会认不出你来,但对于我自己来说合身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为了转型而转型,人总要进步。这一步走变形了,但不难看,我还很期待那个胖子会以什么样的方式亮相。”

  田霏宇认为:“我觉得把他的作品看成实验雕塑系统的一个延续,是最有效的一个解释的方向。比把他单纯地去想象成当代艺术或者是观念艺术要好,理解的可能性会大一些。我觉得牟柏岩骨子里就是一个雕塑家,他也不是一个想对社会现象,直接地去发表议论,也不是一个想去讽刺艺术系统操作的艺术家。他其实就是在工作室很老实、很诚实地去做一些他自己的作品,据我所知他是这样的一个艺术家。”

  作为牟柏岩的前辈,隋建国这样为其作品定性:“中国的雕塑艺术经历了一段真空的时间,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雕塑界才开始恢复,这时候涌现出四类雕塑风格,有新生代的雕塑者,他们用现实的目光看待现实的生活并用作品来表现。其他还有重新建立抽象体系的抽象派、直接从国外接受最新观念的观念派以及与新媒介(如电脑)等结合的新媒介派。在这四种派别里,新生代的作品更容易让人们理解和接受,因为他们毕竟记录的是现实的生活。牟柏岩的作品应该是属于新生代雕塑中的代表作,但是他的‘胖子’比新生代多了一个围度,又在观念派的领域里占了一个角。”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