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花开—何枫作品展

  • 展览时间:2015/11/28 — 2015/12/281412
  • 展览空间:景源美术馆
查看更多详情
陌上花开—关于何枫的绘画(节选)

——王艾


艺术家何枫近年来曾经在巴黎居留过数月之久,并以巴黎为立足点遍访了欧洲诸多城市。归来后她以“巴黎印象”为题创作了一批系列作品,耐人寻味的是,与其他出国写生的画家乐于描绘记录异域风情的做法不同,她画面中的人物绝大部分依然是黑发黑瞳的东方女性形象,其他配景亦看不出有任何异国成分。然而,旗袍女子、青花瓷和白鹳这些典型的中国组合,却奇妙地与任何我们已经了然于心的视觉效果拉开了距离。ArtDeco风格的花纹组合、充满韧性而稍带涩感的线条依然是何枫惯用的表现手法,而作品所使用的重麻纸粗糙而不均匀质感以及随意流淌的墨渍,又恰到好处地在某种程度上消解了技巧表达的成分。第一眼的印象几乎看不出这是一位受过极为严格的人物画训练的学院艺术家的作品,更难以想象作者本身便是每日耕耘于教坛上、同时肩负着本科与研究生教学任务的美院教授。在与《巴黎印象》一脉相承的《日常》系列作品中,何枫延续着这种非常自我却不张扬的态度。那些恬静的女孩子拥着小猫,翻阅着书卷,在咖啡和茶的香气中慵懒地消磨着下午的阳光。

从何枫的作品中也能看出这种时间的痕迹,80年代末与学习生涯一起完成的那张工笔画所获得的荣誉既昭示着她完全掌握了造型的技巧,也终结了她对写实体系的兴趣。尽管并没有放弃作品中的叙事性因素以及建构画面的基本法则,于90年代肇始她就已经形成了极具个人特质的表现手法与审美原则,且几乎找不到任何在图式上有相似性的模仿母本。虽然风格的形成大都与艺术家个人的性格有关,但正因为何枫本身淡泊而天真的气质——这亦是所有与何枫接触的人所持的共识,加上学院相对稳定的客观环境,何枫的作品与其自身气质达到了极为高度的统一。在日新月异的各种艺术运动与风格时尚中,何枫的水墨作品同样展现对都市文化的敏感,却始终与过分强调观念的做法保持着相当的距离。2000年是一个分水岭,在“后岭南”的概念昙花一现之后,当时的参与者们或在强调反叛与重建的道路上继续一往无前,或转身复投传统的怀抱寻求一窥古人堂奥。只有何枫依旧安静而旁若无人地不断塑造出那一个个自身的镜像,就像莫迪里阿尼笔下那些瘦长而冷冽的孤独身影,就像藤田嗣治塑造的那些细腻而神秘的白色胴体。

清初渔洋山人的《香祖笔记》中有这么一小则:“钱武肃王目不知书,然其寄夫人书云:‘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不过数言,而姿致无限,虽复文人操笔,无以过之。”夏加尔在自传中也说过,艺术首先是一种灵魂状态。灵魂是自由的,它有自己的理智、自己的逻辑。巴黎与何枫在近年来的初次相遇,不妨可以看做是百年前塞纳河畔那群咖啡馆里的常客与中国画错身而过后的重逢。尽管艺术潮流已经走过多次轮回,遵循自身感受而无拘无束的绘者,往往拥有着不可复制的独特气质和独立价值。当然,何枫的绘画并没有清冷的孤独感,它是温暖而明媚的,就像阡陌上那些不知名的花。春天一到,就自然地迎着阳光开放。


何枫

1965年生于广州

1984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

198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

现为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