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的个体——柴一茗个展

  • 展览时间:2012/09/29 — 2012/10/30515
  • 展览空间:周围艺术画廊
查看更多详情


主办方:周围艺术画廊 (中国 上海市)

展览简介:


  柴一茗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这表现在他的生活状态上,也是指他的艺术理念和创作方法。艺术对于他并非是一种职业,而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像是吃喝拉撒一样,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在他看来,与朋友交流、与书本对话、在旅行中丰富自我、在市井生活中品味万象人生,也是在做艺术。他在复兴中路的寓所,有一个惬意的小院,院中生长着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往里走就是一个白色落地窗围合成的前厅,用来会客、吃饭、听音乐,也是用来看书、创作和思考的地方。这个地方离繁华时尚的淮海路很近,可是当客人坐在客厅里透过落地窗户看向小小的院落时,却感到一种宁静与从容,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在这个地方,从90年代起一直持续到今天,柴一茗招待过上海艺术界的许多风云人物 – 艺术家、诗人、编剧、记者、策展人以及设计师等,每天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正所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而柴一茗本人显然是非常享受这样的时刻的,他喜欢和朋友们在一起天南海北的神聊,话题可以从八大山人跳跃到普契尼的歌剧《蝴蝶夫人》;从日本的厕所文化再到占领华尔街运动。而很多关于艺术的启发和碰撞也就产生于此。

  柴一茗的作品形式上千变万化,而又万变不离其宗。变的是媒介和材料,还有内容,而不变的是他身上性格的悖论:慵懒与勤奋并存。一方面有着狡黠幽默的智慧,一方面又呈现出单纯和好奇心;既有老于世故的复杂,又有游戏和自我放逐的心态。而他所有的作品都是他当时精神和情绪作用的直接产物。他从不追逐时髦,当众人都狂热地投入装置和影像的怀抱时,他仍然坚持走自己的路,因为对他而言,只有保持自我才能准确地表达自我。而艺术从不是表演和展现的手段,有时候创作一个作品更像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和精神治疗。八大山人、石涛、日本浮世绘、比亚兹来、六、七十年代的抽象主义,还有后现代的观念艺术对他都产生了影响。从骨头幻化出的花朵枝叶;到城市中寂寞矗立的高架桥和楼房;再到带有几丝魔幻色彩的当代版山水图册 – 他的作品犹如文学里的杂文,其语言又带有一丝博尔赫斯般的纯净。他善画人物 – 人物是非写实的异化生物;也工山水 – 山水乃超现实的想象山水。而都市的风景也信手拈来,随意几笔,延安高架以及附近的高楼大厦也都跃然纸上,画面构造单纯,用笔简练,风格在抽象与具象之间,然上海的意象和气质却已经在画面里沉淀了下来。

  他的作品有着强烈的个人化的风格,似乎与当代艺术的社会学倾向有着较远的距离。因此观看柴一茗的作品不需要观众主观地把作品投射到一个预设的社会语境中去,因为它们往往是内省的和关于潜意识的。

  展览位于喜玛拉雅美术馆的朱家角分馆,一个带有庭院,可以临河远眺的地方。在这里柴一茗将在两个星期的驻馆计划中,以文会友,以酒会友,每天邀请两到三个朋友来馆里,和柴一茗共同完成一幅壁画的创作。展览分四个部分:

  天工造物:柴一茗的作品中有很多新奇的意象:有着倪瓒萧瑟气象的画面的一角却漂浮着一个异形的似人非人的生物体; 而一个宋人风格的扇面里又伸展出造型古怪的,有些卡通感的奇花异草。由此引发了艺术家的一个灵感,去制造一个异形生命体,有点靠近生物艺术,用动物骨头、废弃塑料、天然花卉、植物和各种塑料假花组装在一起,再添加其他一些人造制品,通过粘连、捆绑、扭曲、嫁接、嵌入和并置的方式,形成了一个新的物种,它将在朱家角艺术馆的空间里蔓延、生长。

  寄兴咏怀:选取20幅在不同的时期创作的作品,以架上为主,媒介为纸本水墨和油画。这一组作品试图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和不同的风格上去解读艺术家的内心世界。

  时间痕迹:艺术家利用驻馆的机会,每天邀请一到两个朋友来艺术馆聚会,吃喝玩乐之余也谈论艺术,聊点人生。谈性一起,灵感偶发之时,艺术家就会和朋友们一起在艺术馆的墙壁上作画,作画时间将持续10到15天,画成的那一天也就是展览开幕之日。时间是作品的材料,在每日时光的绵延与消逝中,艺术家在墙上作画的过程,就是跟艺术对话的过程,也是跟自己对峙的过程。

  食色山水:作为一个富庶的水乡,朱家角出产很多特色的新鲜小吃,有着丰富的饮食文化。艺术家利用当地出产的小吃制作一件山水盆景的装置,在厚宣上以食物叠加出一个微缩的园林风景,邀请观众参与制作与消费,最后被纳入20只绘有水墨风景的木盒内。

  展览还包括四个视频记录, 艺术家每天的工作情形将由一个小的摄像机随即摄录下来,就像是普鲁斯特的意识流小说一样,呈现的是一种自然流淌的状态。对应于每一个不同的主题,视频将揭示艺术家创作、思考、行动,以及无聊、纠结、迷惑、的过程,它就像一个路标,指示出了一条时间和空间的线索,将展览的不同作品有机地串联在了一起。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