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宗种:“云层之上的阳光一片灿烂”

31867 来源: 淘艺     作者:毛宗种    2015-11-09 15:40


作品1.《过眼云烟-1》

60x80cm 布面丙烯 2014



作品2.《过眼云烟-2》

60x80cm 布面丙烯 2014



作品3.《过眼云烟-3》

60x80cm 布面丙烯 2014



作品4.《过眼云烟-4》

100x80cm 布面丙烯 2015



作品5.《过眼云烟-5》

100x80cm 布面丙烯 2015



作品6.《过眼云烟-6》

100x80cm 布面丙烯 2015



作品7.《过眼云烟-7》

100x80cm 布面丙烯 2015



作品8.《过眼云烟-8》

100x80cm 布面丙烯 2015



作品9.《过眼云烟-9》

100x80cm 布面丙烯 2015



作品10《过眼云烟-10》

100x80cm 布面丙烯 2015



作品11.《过眼云烟-11》

100x80cm 布面丙烯 2015



作品12.《天各一方-1》



作品13.《天各一方-2》



作品14.《天各一方-3》



作品15.《天各一方-4》



作品16.《天各一方-5》



作品17.《天一》-1



作品18.《天一》-2



作品19.《天一》-3



作品20.《天一》-4



作品21.《天一》-5



作品22.《天一》-6



作品23.《云下的日子-1》

230x135cm 布面丙烯 2014



作品24.《云下的日子-2》

230x135cm 布面丙烯 2014



作品25.《云下的日子-3》

230x135cm 布面丙烯 2014



作品26.《云下的日子-前行》

135x100cm 布面丙烯 2014



作品27.《A-BLUE》

100x100cm 丙烯 2015



作品28.《C-BLUE》

100x100cm 丙烯 2015



作品29.《E-BLUE》

100x100cm 丙烯 2015



作品30.《P-BLUE》

100x100cm 丙烯 2015



作品31.《再见白云-1》

120x120cm 布面丙烯 2014



作品32.《再见白云-2》

120x120cm 布面丙烯 2014



作品33.《再见白云-3》

120x120cm 布面丙烯 2014



作品34.《再见白云-4》

120x120cm 布面丙烯 2014



作品35.《再见白云-6》

120x120cm 布面丙烯 2015



作品36.《再见白云-7》

120x120cm 布面丙烯 2015



作品37.《再见白云-8》

120x120cm 布面丙烯 2015



作品38.《世纪之城 . 当》



作品39.《世纪之城 . 古》



作品40.《世纪之城 . 旧》



作品41.《世纪之城 . 新》







毛宗种




聊“天”

“聊天”既是我创作的母体又是我创作的方法,也成为了我的艺术态度。纵观自己从本科的毕业创作到现在的十几个年头,发现自己一直在变,哪怕是创作一套作品也会从头变到尾,这似乎已经成了我的“特色”。艺术创作过程就是与自己对话的过程,下一个念头产生就来自前一次体验的生发,就像是聊天,轻松,自在。

聊:闲谈,谈天。为什么聊后面加个“天”?无从考证。“坐下来聊聊,或许就会有眉目的”通常我会这样建议。

聊天,谁都会聊,与生俱来,几乎不需要技巧,不论几个人在一起,没有时间地点的限制,不需要任何仪式,任何结果,想聊就聊。如果聊得很有技巧那就成艺术了。老朋友在一起天南地北无话不聊,或者直奔主题;陌生人聊天都先会寒暄一下,聊着聊着有可能不欢而散,也有可能情投意合聊了个没完没了。有时候聊天会让人感到畅快自然,有时候会觉得尴尬无趣。几个人在聊天,你总能发现有些人特能聊,几乎成了他的个人演讲,或者成为相声。在聊的过程中有些人会走神,有些会跑题,还有些人喜欢听别人聊。有些聊到一半会离席而去,有些又会在中途加入进来。有可能人会越聚越多,有可能一哄而散,也有可能三人一堆,四人一伙自顾自地聊着,并且越聊越起劲……谁都无法预料结果会是怎样,这就是聊天。

聊天不一定是几个人的事,有时候也可以一个人跟自己聊——自言自语。起先我会觉得有点怪,是不是有点精神病?后来让我联想到我们做艺术的,不也是憋着个劲拼命地自己跟自己聊吗?最常见的是小孩子一边在纸上拼命涂一边嘴里喋喋不休地嘟哝着,谁也不知道他在说什么,而他却自得其乐,这种忘形的状态真让人羡慕不已。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聊天,是一种本能。一个人独处时所经过的思考与所受到的外在刺激累计到一定程度,会有一种寻求同感的想法,这时候“聊天”也许是最好的一种途径。如果这种感觉到了喷涌而出的时候,那就去做艺术吧(不做艺术的那就去欣赏艺术吧)。反过来“聊天”又能刺激你的思考,愉悦你的情感,或者能促使你重新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维,或者会彻底改变你的看法……。这让我想起我的导师司徒立先生曾经说过:一个人要想变得强大需要让自己孤独着,但,到一定时候就应该出去与人“聊天”。

聊了这么多,也许该有答案了。我们聊的“天”是什么呢?这“天”无所不包,小到鸡毛蒜皮;大到世界未来;低到市井小事;高到人生哲理。想想孔子与他学生会聊什么“天”呢?释迦牟尼与他的信徒又会聊些什么呢?两个小学生在一起会聊什么呢?死刑犯们再一起又会怎样聊呢……这“天”是发散的,象一个没有开启的礼盒什么都有可能。

同样以讲话为形式,“讨论”同“聊天”有本质的区别,“讨论”总是会预设个目标和主题,通过讨论来解决或者是要获得个结论,相对来说是比较严肃认真的,并且每一次讨论都会有一种属于它自己的仪式。这样看来大多数艺术家都喜欢象“讨论”一样来对待艺术,总把它看的那么肃穆,并且为达到目的而咄咄逼人。现在,我们可以换个角度以聊天的方法来做艺术,大家很自由地选择聊天的对象,寻找聊天的语境,是那样得自由,那样得海阔天空。这几年我一直在画“天”,就是用这种“聊天”的方式来进行我的艺术实践。

“聊天”除了前面提到的这种自由的表现方式与自然生成的动机,还有人们在聊天中更享受着过程而很少去在乎结果。这更像人生处世的态度,同样对我绘画创作影响很大。我以为艺术不是不追求结果(或成果),与之相比过程才是你创作的真正乐趣所在。宽泛一点来讲艺术是很有技巧地“玩”,玩者只有在玩的过程中享受到玩的妙处、乐趣、惊喜、冒险与创造,并且每一次“玩”都会有新的体验,不然也就不想再玩了。画是绘画创作过程后的物质呈现,也是创作者艺术思想的载体。至此这一过程还没能结束,更让人着迷的是展出交流以后再思考的过程。如果可能的话,观众欣赏一幅艺术品更愿意看一下这件艺术作品的整个创作过程,但往往由于时间与空间的不容许。也正因为这个不允许观众只能面对一幅不会辩解的画,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解读这幅作品,于是什么样的可能性都会产生。而艺术家又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反馈进行着他的下一次创作。大家就在这过程中体会着艺术带来的快乐。

具体到聊天的过程,其中发散性的进程很让我着迷,特别在我创作的过程中给了许多启发。就像老子说的一样: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聊天的话题总能无穷地生发。画画也是一样,一个题材可以有无数种演绎的可能,又可以延伸出很多种其他的题材,一张画可以有无数种方式来表现,也可以激发出很多延续性的画,每当这时我会忽然开朗,那种二元论非对即错的方式就会觉得非常滑稽可笑。单看一次聊天,它总是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分手时总会约定下次再聊。当我画完一张画时,就会觉得这样那样的不尽人意,自然地会想到下一张我该怎样做。这样一种无穷尽的延续也正是我热爱画画的理由吧。

其中还有一点对我绘画创作很有启发。聊天的过程也是全面投入地表达与感悟的过程,并且是在非常放松与平等的前提下进行,这一切是那样的自然而然。其实,人的天性是很会表演的,如果给他一个没有压力的环境,就像聊天,讲述者很会利用表情与动作、语气与语调来充分地表达,听者就会非常细心地观察、分析与感受这其中的奥妙,并且又会利用各种不同的表情来表示自己的看法,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玩的游戏,充满着机智。画画同样也很需要利用好手段来尽情地表达,需要这样非常细腻的体会与机智的反应来面对大千世界。

同样因为聊天的自由,往往会使许多事变得复杂而无序无果;表面浮躁,需要我去认真地防范与戒备。

“好了,下次再聊吧。”

毛宗种

2010年秋



聊“天”之——云层之上的阳光一片灿烂

很少看电视的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电视里被采访的贾平凹先生说:“云层之上的阳光一片灿烂。” 这句话让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在没有发明飞机之前,几乎没有一个人能踩在云层之上,云层之上的天空便成了人们幻想的天堂。小时候看的《大闹天宫》;敦煌壁画里描绘的佛国仙境;还有西方建筑里的天顶画;艺术家们无不穷其想象把天空描绘的如此壮丽与自在!让人心中油然而起的是一种对“美好”的渴望,纵然画面中有无数华丽的云彩、天使与神灵,然而这些与人类对理想彼岸的神往似乎没有关联,而拨开层层迷雾抵达明亮的天空才是人类对自我超越的一种力量的象征。现在的科技让人类很轻易地抵达云层之上,然而眼前的天空是那样的安静。阳光是一片灿烂,但是强得让人睁不开眼睛,天空干净的一尘不染,但是万籁俱寂的感觉,也许会让人感觉到每一秒钟都是变得那么漫长。

这句话是贾平凹先生经历过各种风风雨雨,饱受压抑之后的体悟。那是一种顿悟后的灿烂与自信,享受着这份明媚与宁静……

我知道眼下的我正在出神,我在云层之下,云彩在变幻莫测地移动,太阳光正逐渐露出地面,如果没有这几片云彩昨天的天空是否与今天一样?




毛宗种,1972年出生于浙江舟山。

现任教于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浙江美术家协会会员

浙江油画家协会会员

200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硕士

199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本科


获奖、展览、发表:

1999 作品《门前》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展览。

1999 作品《门前》和论文《玻璃与它的反光》发表于《二十一世纪》

2001 作品《读》参加走进新世纪--2001浙江油画大展。

2001 作品《永不遗忘的历史》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浙江省美术作品展览。

2001 作品《人像》、五幅《静物》、八幅《街景》发表于《中国美术学院具象表现绘画作品与教学-油画》安徽美术出版社。

2001 作品《书报亭》、《门前之一》、《门前之二》、《门前之三》发表于《中国美术学院具象表现绘画作品与教学-创作》安徽美术出版社。

2003 作品《习惯性A》、《习惯性B》发表于《二十一世纪》

2004 作品《天空》参加全国第13届群星奖浙江省推选作品展 获优秀奖

2004 作品《世纪之城》参加全国第10届美术大展浙江省展

2005 作品《居家日记》参加活力钱塘--2005 杭州油画大展 获铜奖

2005 同件作品参加月映浙潮--2005 浙江油画大展 获优秀奖

2006 作品《黑裙少女》发表于《美术观察》

2006 参加《精致无涯》浙江油画新锐8人展

2006 作品《居家日记》二、三、四 参加坐标--2006 浙江高校教师提名展

2006 作品《温馨日记》一、二、三 参加粉彩登场--浙江粉画优秀作品邀请展

2006 作品《温馨日记》四 参加 2006浙江水彩、水粉画、连环画……展 获优秀奖

2007 参加《潜力·成都--2007当代青年艺术家邀请展》

2007 赴欧洲学习交流

2007 作品《望天》系列参加浅吟·低唱--法国国际艺术城艺术联展

2008 作品《都市天空》系列参加艺术春天--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作品群展

2008 作品《望天》参加景致的存在方式--中国当代风景作品10人邀请展

2008 作品《天下》系列参加首届全国艺术硕士研究生优秀作品展演

2009 赴乌克兰学习交流

2009 作品《水天相接》参加塞瓦斯托波尔风情油画展

2009 作品被塞瓦斯托波尔美术馆收藏

2009 参加穆卡切沃国际艺术交流活动

2009 作品《彩虹天》系列参加突围----油画系2009届毕业创作展

2009 作品《天各一方》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浙江省第十二届美术作品展览

2009 作品《涂—画》参加《璀璨山河》浙江省油画大展

2009 作品《天下》系列参加2009美术报艺术节并获最佳创作奖

2009 参加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美术系的《视觉艺术作品展》

2010 参加《穿越乌克兰--从克里米亚到喀尔巴阡》写生作品展

2010 策划并参加《国际西风尚·东方韵中法艺术展》

2011 参加《吾土吾民--人文江南》--中国油画大展

2011 参加《第六届全国中青年艺术家推荐展》

2012 参加《桥--中土文化交流展》

2012 参加《时间物语--杭州.南京当代艺术互动展》

2012 参加《与党同心》庆祝十八大--全省党外知识分子书画摄影作品展并获优秀奖

2013 参加《视域江南--浙江省油画写生大展》 --浙江油画学会主办

2013 参加《边界--油画展》--浙江艺博会主办

2013 举办《自在的涂境--绘画四人展》

2013 举办《聊天》--毛宗种微展览

2014 作品《一路向东》参加浙江海岛风景写生展

2014 作品《云下的日子》参加第13届浙江省美术大展

2014 参加《迹象--中国南方油画作品邀请展》第一回--淄博

2014 举办《自在的涂境--二》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2014 论文《聊天》发表与《中国油画》

2015 策划并参加《自在之境艺术邀请展》--杭州

2015 参加《迹象——中国南方油画作品邀请展》第二回--洛阳

2015 参加《绘视行旅--浙江省学院名家邀请展》--宁波

2015 参加《自在之境五人展》--杭州

2015 参加《迹象——中国南方油画作品邀请展》第三回--宜兴、杭州


毛宗种,1972年出生于浙江舟山。

现任教于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浙江美术家协会会员

浙江油画家协会会员

200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硕士

199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本科


获奖、展览、发表:

1999 作品《门前》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展览。

1999 作品《门前》和论文《玻璃与它的反光》发表于《二十一世纪》

2001 作品《读》参加走进新世纪--2001浙江油画大展。

2001 作品《永不遗忘的历史》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浙江省美术作品展览。

2001 作品《人像》、五幅《静物》、八幅《街景》发表于《中国美术学院具象表现绘画作品与教学-油画》安徽美术出版社。

2001 作品《书报亭》、《门前之一》、《门前之二》、《门前之三》发表于《中国美术学院具象表现绘画作品与教学-创作》安徽美术出版社。

2003 作品《习惯性A》、《习惯性B》发表于《二十一世纪》

2004 作品《天空》参加全国第13届群星奖浙江省推选作品展 获优秀奖

2004 作品《世纪之城》参加全国第10届美术大展浙江省展

2005 作品《居家日记》参加活力钱塘--2005 杭州油画大展 获铜奖

2005 同件作品参加月映浙潮--2005 浙江油画大展 获优秀奖

2006 作品《黑裙少女》发表于《美术观察》

2006 参加《精致无涯》浙江油画新锐8人展

2006 作品《居家日记》二、三、四 参加坐标--2006 浙江高校教师提名展

2006 作品《温馨日记》一、二、三 参加粉彩登场--浙江粉画优秀作品邀请展

2006 作品《温馨日记》四 参加 2006浙江水彩、水粉画、连环画……展 获优秀奖

2007 参加《潜力·成都--2007当代青年艺术家邀请展》

2007 赴欧洲学习交流

2007 作品《望天》系列参加浅吟·低唱--法国国际艺术城艺术联展

2008 作品《都市天空》系列参加艺术春天--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作品群展

2008 作品《望天》参加景致的存在方式--中国当代风景作品10人邀请展

2008 作品《天下》系列参加首届全国艺术硕士研究生优秀作品展演

2009 赴乌克兰学习交流

2009 作品《水天相接》参加塞瓦斯托波尔风情油画展

2009 作品被塞瓦斯托波尔美术馆收藏

2009 参加穆卡切沃国际艺术交流活动

2009 作品《彩虹天》系列参加突围----油画系2009届毕业创作展

2009 作品《天各一方》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浙江省第十二届美术作品展览

2009 作品《涂—画》参加《璀璨山河》浙江省油画大展

2009 作品《天下》系列参加2009美术报艺术节并获最佳创作奖

2009 参加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美术系的《视觉艺术作品展》

2010 参加《穿越乌克兰--从克里米亚到喀尔巴阡》写生作品展

2010 策划并参加《国际西风尚·东方韵中法艺术展》

2011 参加《吾土吾民--人文江南》--中国油画大展

2011 参加《第六届全国中青年艺术家推荐展》

2012 参加《桥--中土文化交流展》

2012 参加《时间物语--杭州.南京当代艺术互动展》

2012 参加《与党同心》庆祝十八大--全省党外知识分子书画摄影作品展并获优秀奖

2013 参加《视域江南--浙江省油画写生大展》 --浙江油画学会主办

2013 参加《边界--油画展》--浙江艺博会主办

2013 举办《自在的涂境--绘画四人展》

2013 举办《聊天》--毛宗种微展览

2014 作品《一路向东》参加浙江海岛风景写生展

2014 作品《云下的日子》参加第13届浙江省美术大展

2014 参加《迹象--中国南方油画作品邀请展》第一回--淄博

2014 举办《自在的涂境--二》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2014 论文《聊天》发表与《中国油画》

2015 策划并参加《自在之境艺术邀请展》--杭州

2015 参加《迹象——中国南方油画作品邀请展》第二回--洛阳

2015 参加《绘视行旅--浙江省学院名家邀请展》--宁波

2015 参加《自在之境五人展》--杭州

2015 参加《迹象——中国南方油画作品邀请展》第三回--宜兴、杭州

数字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