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鸽:“我心中的光”

20790 来源: 淘艺     作者:张飞鸽    2016-03-11 10:07


作品1.《茶》

27x35cm 光源镜刻艺术  2005


作品2.《她是谁》

27x35cm 光源镜刻艺术  2005


作品3.《烟花之恋之亚力与米雪》

35x35cm 光源镜刻艺术  2005


作品4.《烟花之恋之涅槃》

35x35cm 光源镜刻艺术  2008


作品5.《烟花之恋之胆怯的天使》

35x35cm 光源镜刻艺术  2005


作品6.《烟花之恋之生命的绽放》

35x35cm 光源镜刻艺术  2005


作品7.《烟花之恋之城市里的约会》

35x35cm 光源镜刻艺术  2005


作品8.《静悄悄》

35x35cm 光源镜刻艺术  2005


作品9.《美丽的西湖》

35x35cm 光源镜刻艺术  2005


作品10.《悠游的鱼》

35x35cm 光源镜刻艺术  2004


作品11.《命运魔法球》

35x35cm 光源镜刻艺术  2005


作品12.《数羊》

27x35cm 光源镜刻艺术  2005


作品13.《小松鼠》

27x35cm 光源镜刻艺术  2005


作品14.《福》

27x35cm 光源镜刻艺术  2005


作品15.《那一刻》

27x35cm 光源镜刻艺术  2007


作品16.《丁香》

27x35cm 光源镜刻艺术  2005


作品17.《左门神》

27x35cm 光源镜刻艺术  2005


作品18.《右门神》

27x35cm 光源镜刻艺术  2005


作品19.《左门神-2》

27x35cm 光源镜刻艺术  2013


作品20.《右门神-2》

27x35cm 光源镜刻艺术  2013


作品21.《已婚的蚂蚱》

35x27cm 光源镜刻艺术  2005


作品22.《红蜻蜓》

45x45cm 光源镜刻艺术  2005


作品23.《出嫁女》

27x35cm 光源镜刻艺术  2012


作品24.《迎亲男》

27x35cm 光源镜刻艺术  2012


作品25.《帅呆了》

27x35cm 光源镜刻艺术  2013


作品26.《王小贱与黄小仙的幸福生活》

35x27cm 光源镜刻艺术  2012


作品27.《梦里会有谁》

27x35cm  光源镜刻艺术  2013


作品28.《午后旷野》

35x27cm 光源镜刻艺术  2013


作品29.《如烟往事-1》

52x70cm 光源镜刻艺术  2010


作品30.《如烟往事-2》

52x70cm 光源镜刻艺术  2010


作品31.《如烟往事-3》

52x70cm  光源镜刻艺术  2010


作品32.《如烟往事-4》

52x70cm 光源镜刻艺术  2011


作品33.《如烟往事-5》

52x70cm 光源镜刻艺术  2012


作品34.《如烟往事-6》

52x70cm 光源镜刻艺术  2012


作品35.《ELLE-1》

35x70cm 光源镜刻艺术  2012


作品36.《ELLE-2》

35x70cm 光源镜刻艺术  2012


作品37.《ELLE-3》

35x70cm 光源镜刻艺术  2012


作品38.《龙井茶果》

35x70cm 光源镜刻艺术  2013


作品39.《眷恋-1》

50x50cm 光源镜刻艺术  2013


作品40.《眷恋-2》

50x50cm 光源镜刻艺术  2013


作品41.《阿弥陀佛》

35x70cm 光源镜刻艺术  2015



张飞鸽工作照


张飞鸽


古老镜刻的当代幻象


    张飞鸽的作品以镜子、光源、古老的手工针刻铜版腐蚀和彩色玻璃绘画为媒介,但不是对每一种媒介进行单一使用,而是让“光、版、绘三合一”。这是一种连续的手工和媒介,也是连续的假设,假设艺术可以汇集很多种类的媒介和思想,假设这是当代手工工艺的特征:即在手工工艺构架内部,把不同的媒介捆束一起,由此多元性在手工工艺中统一起来,成为一种绝对单一性、一致性和普遍意志。

    艺术的手工工艺机制应该是一种质疑机制,它不是呈现手工和媒介的常规性质和自然的物理状态,常规性质对艺术来讲是虚伪和腐败的,是艺术应该拒绝的,因此光源镜刻艺术必须在“普通玻璃镜子”的常识表象背后,制造一种另类的,隐藏的和不易察觉的诱惑。在这一点上,张飞鸽的努力是有效的,她通过“在镜玻背面的雕刻和腐蚀处上色”,以及“保证雕刻和腐蚀处的透光性”,制造了一种“从镜面后面幻现出来的形象”效果,使观者可以“品味其光色幻彩的无穷韵致”。这种效果是虚拟和诱惑的效果,是张飞鸽用古老的欧洲玻璃画媒介,以及欧洲古老的针刻技术,制造了当代的诱惑效果。

张飞鸽制造的“镜像”诱惑,绝不是主观想象的再现,此“镜像”的诱惑性,产生于手工生产的虚拟性,产生于工艺操纵,体现了手工工艺生产在艺术,乃至人类生活中的创造性,由此手工工艺成为隐秘和无形世界的标识,成为当今缺失形而上学的标识。

    张飞鸽用镜刻手工工艺过程、光和色彩的媒介制造诱惑效果,诱惑效果其实才是手工工艺过程、材料和媒介产生的真相,只有制造出诱惑的艺术家,才是唯一诚实的艺术家。

张飞鸽的玻璃镜子概念不是普通玻璃和“穿衣镜”概念,而是“利用玻璃镜子的反光来表达一种观念和视觉效果”。观念就是“光”,就是光的语言,“一切的一切都必须通过光来呈现,经过雕刻和染色的图像,在光的激发下,同时又结合玻璃镜子自身的特点,呈现一种空间感”,这种空间也是观念的空间,而不属于经验、内容和意识的观念和空间,这种观念和空间,把我们的观看、视野和想象引导向不可定夺之中,丧失经验和意识的依靠,只有亮晶晶的光才能提供唯一的线索。

    其实,不要问光的观念是什么,光的观念不产生任何心理和生活的理解,我们是不能认知的,它是超认识、超感性和超直觉的,是特殊经验的现象学,以及特殊的感性事物的现象学,只能由某种生产工艺过程产生。

然而,张飞鸽的光源镜刻作品也在进行心理和内容叙事,从现代性角度讲这是非艺术的企图,但传统欧洲玻璃画和针刻版画都有叙事性,当代艺术有一种回路,使艺术脱离现代主义的单一的形式纯粹性,有向叙事折回的趋势,这使艺术的定义更加成为疑难。但只有疑难才会造成有趣的事情,张飞鸽的镜刻叙事,通过手工过程和光的幻象,意外的使心理和内容叙事变成一种根本不存在的幻象和感知,成为不能认知的感官经验,由此自然和现实形象,变成新的现实感知,以及新的自然形象,是无名氏现实感知和自然形象,由此手工工艺不再是操作技术,它变成无名氏的工艺幽灵,以及无名氏的手工工艺的乌托邦。

朱小禾2013.3.2



张飞鸽,女。

2005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系,获得硕士学位;

2008~2009年在法国巴黎CREAPOLE高等艺术设计及管理学院学习;

2005年至今任教于浙江工商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2002年底开始光源镜刻艺术(此为个人独创)的创作,并在2005年4月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2009年10月获得发明专利证书;

2005年在四川美术学院举办个展“黑暗中的舞者――飞鸽光源镜刻艺术展”;

2013年7月出版专著《装饰形态设计与创意》,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5年5月出版专著《光源镜刻艺术》,浙江文艺出版社;


光源镜刻艺术简介:

    “光源镜刻艺术”是由张飞鸽2002年独创、2009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使用至今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的基本操作步骤是把要创作的画面内容复制或者画在玻璃镜子的背面,再以针代笔或以刀代笔在玻璃镜子背面的涂层进行雕刻、上色,再做防腐防潮处理,添加半透明材料以保证受光均匀,最后通过光的照射进行展示(一般是利用灯箱)。

    这种艺术形式所涉及的主要构成元素是玻璃镜子和光,所涉及的操作技术主要是刮、刻、打磨等。其中玻璃镜子就相当于油画的画布、国画的宣纸等,扮演着承载艺术思想和表现技法的重要角色。


数字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