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明正、赵艳婷:“不拘不束”
作品1.《白口罩》之二
布面油画 130x130cm 2009

作品2.《非典-白口罩》之七
布面油画 177cm 2010
作品3.《白口罩》之七局部
布面油画 177cm 2010
作品4.《非典中的女孩》
布面油画 80×50cm 2003
作品5.《非典-镜中的女孩》
布面油画 60x80cm 2009

作品6.《妆》
布面油画 50×80cm 2006

作品7.《咔嚓》系列之四
布面油画 55x83cm 2010
布面油画 50x50cm 2010
作品9.《咔嚓》系列之六
布面油画 150x220cm 2011
作品10.《咔嚓》系列之七
布面油画 150x220cm 2011
作品11.《咔嚓》系列之八
布面油画 直径190cm 2011
作品12.《童话》系列之四
布面油画 130×130cm 2009
作品13.《童话》系列之十
布面油画 121X216cm 2014
作品14.《童话》系列之十二
布面油画 直径60cm 2015

作品15.《环》
150x370cm 摄影 2015
作品16.《环》之二
43x370cm 摄影 2015
作品17.《环》之三
20x35cm 摄影 2015
《环》 150x370cm 摄影作品 2015
这些看似精巧如配饰的小物件,在这件作品中美如浩瀚夜空中的繁星,然而大城市的人却难以辨识它们的用途。我们在北京拿给朋友看,大部分人不得其解,有人竟误以为是一种钓鱼的工具。
但对大多数中小城市和农村的已婚女性来说,这种避孕工具实在是避之不及的不快之物。“上环”是中国已婚女性用得最多的避孕措施,根据2006年国家发布的权威报告,在2.3亿采用各种避孕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女中,有1.14亿正在使用宫内节育环,占49.79%。
已婚女性生完一胎后,许多地方计生部门强制“上环”,否则不给上户口,不给报销医药费,甚至不让回单位上班。然而,不是所有女性都适合这种避孕方式,强制性的上环导致许多女性患上严重的妇科病。甚至有的农村女性带环十几年,已经长在肉里无法取出。
国民素质的低下导致基层计生政策执行过程中上演了一出出悲剧和闹剧。出现了“一胎环,二胎扎,三胎四胎杀杀杀”、“宁添十座坟,不添一个人”,“喝药给瓶,上吊递绳”这种无知野蛮,啼笑皆非的计生口号。莫言诺贝尔获奖小说《蛙》里的“姑姑”就是一个“妖魔化”了的计生干部,刻画得入木三分。
三十年前的的计划生育政策避免了人口膨胀的问题,如今却又走到了另一个边缘,面临着数年后劳动力锐减、人口过度老龄化、经济衰退的危险。“人口问题”实在是个治国安邦的大命题,需要政府的远见卓识和恰当政策。
作品18.《341个小板凳》系列之一 局部5
作品19.《341个小板凳》系列之一 局部6
作品20.《341个小板凳》系列之一 局部12
作品21.《341个小板凳》系列之一 局部17
作品22.《341个小板凳》系列之一 局部18
作品23.《341个小板凳》系列之二 装置 2015
作品24.《341个小板凳》系列之二 局部 装置 2015
《341个小板凳》
我们是在老家具市场看到这些板凳的,在角落里穿插有序地排列堆积着,当时在想:哪里来的这么多板凳呢?卖家也吱呜不清。直到雇了一个货车把它们拉回时,司机小白揭开了谜底。小白来自河南农村,说这都是农村小学里孩子用的,几十年的 计划生育和跟随打工父母进城上学的缘故,孩子越来越少,乡村小学也关的关合并的合并,数量锐减。用了多年的桌椅板凳,经历了一拨拨的孩子,现在闲置无用了,被精明的商贩运到北京的市场。这批凳子的卖家来自山东滨州,货源多来自家乡,想必它们也来自山东的某个乡村。不知道曾经使用过它们的孩子现在状况如何,经商?打工?务农?或者一路读到国外的大学的博士,在做研究?......
本世纪的头十年,农村小学减少了一半,从55万所减少到26万所,这还是五年前的数据,现在会更少吧?这里有计划生育人口自然减少的因素,也有城市化农村人口减少的原因。有的农村直接变成城市了,孩子在城里小学上学;也有的随着父母进城打工,就近入学了。
没有想到这些小板凳里有这么多信息。从它们的陈旧磨痕中隐藏着无数个体的命运沉浮,也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作品25.《评书》 装置 2015
作品26.《评书》局部
作品27.《药—胶囊与片剂》现场
作品28.《药—胶囊与片剂》
主题:关于收音机的儿时记忆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电视机还没有大范围进入老百姓的家庭,收音机是最普遍的娱乐工具。每逢晚饭时刻,飘荡在大街小巷的《岳飞传》《杨家将》评书声音至今让我们魂牵梦绕......
作品29.《药—胶囊与片剂 》局部
作品30.《药—胶囊与片剂》局部
作品31.《药—针剂》装置
作品32.《药—针剂》局部1
作品33.《药—针剂》局部2
《药—盘中胶囊 》 装置 范明正&赵艳婷 2009-2015
主题: 《过度医疗》之一
这件装置作品用日常的餐具器皿盛满大量的胶囊和药片,乍一看如同谷豆等作物。隐喻了过度医疗与药物依赖这一普遍的社会问题。现今的民众在这个经济利益为先导的社会环境中,无奈地接受着过度的药物、保健品,滥用抗生素、心脏支架等等异化了的医疗手段。药物于民众已如同一日三餐,家常便饭,远超出了医疗的涵义。医患的对立也成了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
《药—针》 装置 范明正&赵艳婷 2015
主题: 《过度医疗》之二
人患病后的三部曲--吃药、打针、挂吊瓶,医患双方为了利润与立竿见影的疗效…肆意破环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人对于药物的依赖。这件作品将各种针剂排列呈现,以强烈的视觉效果引发观众反思--我们是否被过度医疗。
作品34.《大工地之彩条布》
范明正•赵艳婷 14x2米 装置
作品35.《大工地之彩条布》
范明正•赵艳婷 14x2米 装置

作品36.《大工地之彩条布》
范明正•赵艳婷 14x2米 装置 局部
作品37.《大工地之彩条布》
范明正•赵艳婷 14x2米 装置 局部
《大工地之彩条布》
走在建筑工地旁,彩条布做成的临时围墙像一幕巨幅长卷伴随着行人穿梭的脚步,我一次次地幻觉这就是一幅饱含寓意的作品,多年来印刻在脑海里不能淡忘。
彩条布,俗称“蛇皮布”,大量用于建筑工地和农民工的包裹袋。廉价的材料遍布城乡,多到让人熟视无睹,可它和钢筋混凝土一样成为一座座城市变迁的标识和见证。
“转型期”的时代,社会剧变,每个城市都成为一个大工地,拆旧建新,日夜不息。人的观念也如同“大工地”,在精神的拆建中迷茫、阵痛、期待…
我从建材市场买来成包的彩条布,原原本本地绷在大尺幅的画框上,不做修饰,试图借这个平淡无奇的元素来隐喻这个时代和这个时代中的“我们”的处境。

作品38.《小人书》 装置 2015
作品39.《小人书》-1 装置 2015
作品40.《小人书》-2 装置 2015
作品41.《小人书》-3 装置 2015
作品42.《小人书》-4 装置 2015
作品43.《小人书》-5 装置 2015
范明正 赵艳婷
范明正,男,1972年生于河北临西。
1994年毕业于山东曲阜师范大学美术系,获学士学位
200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获硕士学位
现任教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
赵艳婷,女,1973年生于山东莘县。
1994年毕业于山东曲阜师范大学美术系,获学士学位
2001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
现任教于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艺术设计系
个展:
2011 过度——范明正作品(2003-2011),偏锋新艺术空间,北京
2005 范明正油画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
群展:
2015 “扫一扫”2015,天津,三远当代艺术中心
2015 “艺术与空间的对话”, 北京,中国陈设艺术委员会 IS-ART 艺术空间
2015 “在场”当代艺术展,北京,宁·画廊
2015 “扫一扫”当代艺术展,北京,杨·国际艺术中心
2015 “伙伴——第一季”,北京,桥舍画廊
2014 “菁——中国新经典画会品鉴展”,中国嘉德皇城会,北京
2014 “向经典致敬——青年艺术家邀请展”,马奈草地美术馆,北京
2014 “新经典画会二十个案深度研究展”,山东美术馆,济南
2014 “为师 为学 为艺 ——庆祝首都师范大学建校60周年暨美术学院建院50周年特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2014 “境遇——中国新经典画会2014年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2014 “沃土中原——吾土吾民油画邀请展”,山东美术馆,济南
2014 “观念写实”,多伦美术馆,上海/ 南通美术馆,江苏
2014 艺术北京2014,艺术博览会,北京
2013 “绘画的品格•2013中国油画展” ,大都美术馆,中国油画学会,北京
2013 “晚生代具象绘画”——中国新经典画会年展,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
2013 “新具象·新经典——中国新经典画会2013年展”,斯为美术馆,成都
2013 “版·话”,当代版画展,桥舍画廊,北京
2013 万荷艺术节,万荷美术馆,北京
2013 “雕刻时光——写实油画精品展”,谦纪古美术馆,厦门
2013 “视觉交响——油画名家精品展”暨23号俱乐部开幕展,福建侨乡福清
2013 “中国金融博物馆——艺术读书会”暨当代艺术与金融界的对话交流,中国金融博物馆艺术中心,北京
2013艺术北京2013,艺术博览会,北京
2012 “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鸿儒国际美术馆,山东临沂
2012 “中坚力量”,半岛维画廊,香港
2012 “七九八印象”,松山文创园区,台北
2011 “再现写实——架上绘画展”成都双年展2011,成都现代艺术馆,成都
2011 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 台北
2011 “江汉繁星计划”70后艺术家研究展:从风景到人文风景,武汉美术馆,武汉
2011 艺术北京2011, 艺术博览会, 北京
2011 艺术登录新加坡, 新加坡艺术博览会, 新加坡
2011 “殊途同归”,今日美术馆,北京
2010 发现 1 中国当代新锐艺术家作品展,宋庄劲草空间,北京
2010 改造历史—2000-2009年的中国新艺术,国家会议中心,北京
2010 A+A第五回展,偏锋新艺术空间,北京
2010 持续的距离——抽象艺术第三回展,偏锋新艺术空间,北京
2010 同·仁,锦都艺术中心,北京798
2009 对话Ⅲ艺术展,艾森哈特城堡展览馆,德国柏林
2009 A+A第四回展,偏锋新艺术空间,北京
2009 艺术北京2009, 艺术博览会, 北京
2008 未来天空——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提名展,今日美术馆,北京
2008 拓展与融合——中国现代油画研究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2008 艺术北京2008,艺术博览会,北京
2008 A+A第三回展,偏锋新艺术空间/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北京/上海
2007 自在方式,偏锋新艺术空间,北京
2007 “进”当代艺术展,首都师范大学美术馆,北京
2007 艺术北京2007 艺术博览会 北京
2007 “A+A第二回展”,798案艺术实验室,北京/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北京/四川大学美术馆,成都/重庆美术馆,重庆
2007 亚洲青年艺术节,韩国首尔
2007 今日中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2006 出格,偏锋新艺术空间,北京
2006 “确认的经验”油画作品展,桥舍画廊,北京
2006 “后生代”油画作品展,今日美术馆,北京
2005 第二届全国美术学院油画专业毕业生优秀作品展,何香凝美术馆,深圳
2004 全国第十届美术作品展,广东美术馆,广州
2004 北京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2003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作品展,日中友好会馆/清华大学美术馆,东京/北京
2001 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优秀毕业作品展, 中国美术馆 ,北京
2001 湖北青年艺术家联展,索卡艺术中心, 北京
1999 山东省第九届美术作品展,山东省美术馆,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