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风眠先生“为艺术战”的精神,鼓舞着千万学子,并为之努力探求与实践,一步又一步的向艺术高峰攀登,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精英。这是我国新文化运动以来的重要成果。
对于中国画家而言,如不了解西方绘画和它的本质,尤其是绘画背后的精神与文明,那等于少了一只眼睛。艺术家是需要有着宽阔而开放的视野。
中
国原本是一艘孤独行驶的大船,自近现代之后遇见了西方现代文明的渗入,当时的中国整个是张惶失措,不知如何应对。这不能怪当时的人,而是因为清朝政府长期封闭自守,使得中国人突然面临外来文明的渗入而无法招架。在那个年代既是一些重要的国务活动家(当时的欧洲也是这样认为的),可是在西方人看来他们既没有受过教育,也没有什么文化。但在中国他们可以说是受过很高教育,是很有文化的人。也就是说在你的文明系统当中你再怎么牛,但跟现代文明比马上就土的掉渣了,你就是没文化也没受过教育的了,这就是我们这个民族较大的问题。这样对历史回顾之后而引伸到中国绘画的发展现状,我们定会思考的很多。好在中国改革开放对外经济贸易的往来,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不断交流,促使绘画艺术的时代性改变,在这样的情形下,中国传统水墨向现代化转型成为艺术家的社会责任。国家的经济强盛带动了文化建设的持续与发展,艺术家们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当前,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现状并不乐观,在技法上无可挑剔,但似乎对现代社会没有任何关照。作品的面貌陈旧,样式缺乏新意。好象人在新社会,心在旧社会。随着时代脚步的不断向前,人们的审美要求也更高水平的体现,传统中国绘画的语言已无法对接这个崭新的时代,也无法适应新的文化生态。当然我们不能只在中国传统绘画系统里探究其发展,这样不太容易发现自身的问题,也就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要善于多角度思考,甚至跳出本画种之外来探究中国画的发展,这样的研究成效会更大,改变就更快。
中国绘画不够与时俱进,原因在传统紧拉着你,不让你走的快。由于保守所以发展的太慢。在现代社会的西方人眼里,中国绘画还不是世界的主流艺术,对此不屑一顾。不少中国画家在国外办画展引起不了轰动,成效也较差。这些国家对中国传统写实绘画作品根本不感兴趣,反而对现代水墨作品倍受观注。关键表现在绘画语言国际性的问题上。语言通了感情自然相通。所以,对传统绘画的现代化改造是必须的。要占领世界主流文化艺术的制高点,不进行绘画语言的提练与整合,是无法进入世界主流艺术的行列之中。为此对中国画传统的重新审视,勇敢越过它的禁区,重构中国新水墨艺术的精神内美,才能获得自己内心的自由。
当时欧洲,由于照像技术的发明,让写实主义产生了危机,从此促进了欧洲绘画艺术的多元化发展。艺术家以自我所创造的方式,积极的向未来倾诉。最终在极其轻松优雅的表现里、在精神激荡和情感涌动中,找到了自己且成就了风格,成为大师。
中国画须跨越远古直面当代,要敢于与西方主流文化进行正面的碰撞,这样不仅有利于东西文化的互补,更能实现绘画艺术的时代性和未来性之目的,才有望中国水墨画艺术成为主导世界文化发展的领军者。我们还要构建起中国绘画大格局的战略,并通过东西文化的互融,方可占领世界艺术的制高点。
对于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里,任何人都无法了解它的全貌,就如我们的艺术无法探究它未来到底是什么样的。如果说每个人都用盲人摸象的方式来了解这个世界或探究艺术的未来,那么我们就是那个去摸大家都不摸的地方,而且大声的告诉大家我们摸到了什么,我们探索到了什么。
如今正是在中国绘画面临再度变革时期。当下价值取向多元,在绘画表现上的多种可能和多向发展。充分体现了艺术的生态和社会的民主化。艺术家们在各自探索和研究的领域里,充分表现出丰富的思想境界和很强的文化自尊,并运用自己的艺术语言,在各自所理解的传统和认识的时代,构建着独特的艺术世界和精神上的快乐家园,并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感谢艺术,感谢生活……
高泉强
元月于泉溪庐
- 标签:
- 水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