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 CRAGG":雕塑与绘画展

  • 展览时间:2012/09/08 — 2012/11/18732
  • 展览空间: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
查看更多详情


    有的艺术家通过改变物体的外观来创作艺术品,还有一类艺术家通过改变人们对物体的固有认知来创作艺术品。托尼·克拉格(Tony Cragg)两者兼备。这位英国新雕塑群体的代表性艺术家认为:“现在最有力的艺术就是创造全新的形态。”

    挤拉、扭转、延展、凹陷,是托尼·克拉格(Tony Cragg)雕塑作品最直接的视觉感受。他探索采用“摞”的概念,以重力为粘合剂,通过细致严谨的摞叠,将层层叠叠的物质材料摞成各种堆积抽象的造型。走近后可以发现这些抽象又唯美的雕塑作品可能是由城市垃圾、废弃的塑料、金属、玻璃等构成的。克拉格(Cragg)用他无尽的想象,使得原本沉闷的材料被创造出了全新的形态。他就是这样改变了人们对物体的固有认知。

    2012年9月8日到11月18日,托尼·克拉格(Tony Cragg)有预计177组/件作品,包括大约50件雕塑作品和100多件绘画作品在上海证大喜玛拉雅美术馆展出。1949年,托尼·克拉格(Tony Cragg)在利物浦出生,最初他只是一名天然橡胶实验室助手,在那里,他接触的是原子和亚原子等科学世界,这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他创作雕塑的想象力。他的早期作品主要以回收废弃物为原料,比如他在八十年代创作的《大教堂》(钢)、《非洲文化传奇》(塑料)、《绝对的杂食者》(石膏木头);后期则多采用传统原料,如木材、青铜及大理石等为媒介,表达人类身体的抽象之美,《禀赋》(青铜)、《木质水晶》(木头)、《伙伴》(玻璃纤维)都是近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托尼·克拉格(Tony Cragg)雕塑作品中常见的表面纷繁复杂的特征,在他的作品《构想》(青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些模压成型的塑像的每一个表面上都有密密麻麻的印刷文体文本出现。出于对形状的不断演化和形态学的兴趣,《构想》的总体形制本质上属于座椅与身体的混成。《碎片》(木头)斜翅的楔形的姿态反映出运动的比喻,而木质雕塑构造的方式,以及与极简主义雕塑的规则方正的纹理语言反其道而行之的雕刻手法,同样与标题呼应。简而言之,这是一件典型的克拉格木质作品,在观众面前呈现的是复杂的人类环境学谜题。另一件木制作品《肘》(木头)不得不提,人体的重构,在这件作品中被延伸和夸张到了戏剧性的程度,几乎接近巴洛克式。作品以一系列有力的延展动作曲折向上,动感十足。作品以木材层层堆叠,就像大地的土壤一样,却又被切割、削去,就好似被自然的力量所侵蚀所致。还有一件大型铜雕作品《是耶非耶 It is, it isn’t》(铜),建立在最初一组相互靠拢的木桩的基础上,以创造出更大、更密集、更纷繁的雕塑造型,充斥着模棱两可和双重的形象。克拉格(Cragg)用作雕塑作品标题的很多词组,暗含着介于两种意识的“中间地带”状态之中的含义。这些标题都与运动、活力和心理学相关:既关乎人类思维,也关系到雕塑本身。《伙伴》(玻璃纤维)在最近的展出中占据了中心地位,代表了他雕塑作品相对新近的发展。这是一件有力的球茎状作品,作品的各个部分都向周遭空间中膨胀出去,向观众伸展开去,作品中相互捆绑、难解难分的细节充分呈现。

    托尼·克拉格(Tony Cragg)对雕塑艺术的贡献就在于他将雕塑艺术创作的过程呈现了出来。他的作品形式感和创作观念表达上,都让我们看到了他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敏锐观察,严密的理性思维和不断创新的活力。

    托尼·克拉格(Tony Cragg)在英国当代艺术界的领军地位毋庸置疑。1988年他获得了英国最重要的艺术家大奖“特纳奖”,并于当年代表英国参加威尼斯双年展。2002年获得蓬皮布鲁克雕塑奖,2007年获得日本皇家世界文化奖。2010年1月,他在巴黎卢浮宫举办个展,成为首位在卢浮宫举办个展的在世艺术家。

    克拉格(Cragg)的雕塑作品无论在学术贡献上,还是在体量上都是“重量级”的,大多数作品都重达数百公斤。在此次展览现场,观众不仅能近距离地欣赏到这位大师级雕塑家的大体量雕塑作品,还能看到其大量的绘画作品,有其雕塑作品的草图,以及水彩、石版画等。“我很想知道,物体表面之下会是什么?”这是托尼·克拉格(Tony Cragg)阐述自己作品的重要理念。所以在观赏他的作品时会发现,艺术家发掘和刻意突出了表面之下的内容。根据展览的脉络,观众可以清晰地了解他的艺术进程,而这也折射了英国80年代至今充满活力的不断演变的当代雕塑历程。

    托尼·克拉格(Tony Cragg)认为:“艺术的美妙就在于,你可以从另一个人的视角去审视这个世界,通过他们的感官去感知这个世界。这是纯粹个人的体验。这是我们欣赏艺术作品时的特权。”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