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汉汤汤(shāng)——湖北出土商周文物展》将于2014年7月3日开幕,展期两个月。此次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湖北省博物馆联合举办,通过122件(套)精美文物,系统展现湖北地区从商代早期至战国时期的青铜文化和礼乐文化。
展览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以商、周至战国时期的青铜容器为主,全面展示这一历史时期湖北地区青铜文明格局、体系以及礼制文化特点。其中,商代的“天兽御”青铜尊、西周的兽面扉棱提梁青铜卣、春秋的“随仲芈(m?)加”青铜鼎,以及战国青铜鹿角立鹤、越王勾践剑等经典文物,充分体现了湖北地区先民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和精巧雅致的审美情趣。第二部分集中展示了湖北地区出土的商周乐器,包括青铜质地的编钟、鼓,漆木质的琴、瑟、排箫、笙,以及石质的编磬。湖北是中国出土早期乐器最多的地区,几乎囊括了先秦乐器“八音”之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的全部种类,是先秦礼乐文明的实物再现,展现了早期中国音乐文化的基本面貌。“文明因交流互鉴而丰富”。正是在与周边民族交流、碰撞、融合中,湖北江汉地区的先民们创造了影响深远、瑰丽璀璨的楚国文化,使中华文明的内容更加丰富,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展览不仅是先秦时期湖北地区璀璨的区域文化的精彩展示,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次非常重要的呈现。
除了湖北省博物馆外,本次展览得到了包括荆州、随州、襄阳、蕲春、黄陂、郧阳、咸宁、京山、浠水、宜昌、枝江11家博物馆的大力支持,是近年来规模罕见的、反映湖北地区先秦礼乐文明的大展。
前 言
“江汉汤汤”是《诗经•江汉》中描绘先秦时期湖北大地江河纵横的诗句。先秦时期的湖北,北接中原,南通百越,西达巴蜀,东邻吴越,各具特色的中国早期区域文明在此汇聚交流传播,形成了绚丽多姿的文化风貌。
早在远古时期,先民们就聚居于湖北江汉之滨,筚路蓝缕,开拓山林。公元前15世纪,商王朝在盘龙城设立军事重镇,以此为据点向南方开拓疆土,湖北自此成为商朝南土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周建国,大批姬姓、异姓贵族陆续受封于江汉地区,并带来了浓郁的周礼文化。春秋时期,中原王朝势力衰微,楚国异军突起,势力缘汉水北上,在蚕食“江汉诸姬”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逐渐形成以楚国为核心的文化形态。进入战国时期,别具一格的楚国文化随着其疆域的扩大而迅速扩展。
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湖北省博物馆主办的《江汉汤汤——湖北出土商周文物展》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开放以来,继新疆、西藏、陕西等地博物馆之后推出的第四个与地方博物馆合作举办的重要展览,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话精神的一次实践。展览汇集了湖北省博物馆等十余家文物收藏机构的122件(套)精美文物,系统展现了湖北地区从商代早期至战国时期的高度文明。通过这些珍贵文物,我们可以感受到,湖北江汉地区的先民们创造了瑰丽璀璨、影响深远的楚国文化,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有力推动了中华文明的丰富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