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空间画廊将呈现最新展览“临界线上的居民”,该展意在探究创造活动会如何改变人的形而上思维。展览涵盖邱炯炯、柯里思•瀑布(KristinaKoskentola)和泰欧•阿尔(TalR)的电影、绘画、声音、装置和行为作品。
展览“临界线上的居民”由各具特色的三个系列作品构成,它们分别由三位艺术家以截然不同的创作方式完成。他们的共通之处是对于广泛的社群经验及可能性具有深度感知。展出作品全部基于艺术家自己的独特处境,涉及精神、社会和政治领域。
因此,展览“临界线上的居民”不仅提供了一种视觉经验,它更是艺术家们一次有意识的邀请,邀约观众进入其常居的过渡地带,并以此反观自我。
邱炯炯将展出一部长达331分钟的手工制作电影《痴》。充满即兴的成分同时运用精湛的舞台手段,《痴》以戏剧化的手法讲述了张先痴作为一个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的牺牲者被投入监狱关押23年的故事。与这部非凡作品同时展出的是一系列与本电影内容及场景直接相关的手稿、绘画及精彩剧照。本片以纪录片与剧场轮流转换的形式,对于事件予以多层次地呈现,最终构建出充满幻想意味和仪式感的历史神话。
柯里思•瀑布(KristiinaKoskentola)在北京度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她的工作室坐落在北京东郊——一个已经被工业化了的农村地区。在各家各户的田间地头,她看到其间零星散落的坟包,这促使艺术家进一步探究这些看起来并不正规、但莫名引起她高度共鸣的纪念先人的行为。柯里思•瀑布的多感官装置作品《陈百万》反映的正是在高度政治化的大背景下,这种被边缘化的纪念方式的脆弱,并在急剧的农村城市化过程中仍被不断吞噬。展览还包括她的《Alchenomics》(这是一个艺术家的自创词汇,其为炼金术Alchemy与经济学Economics的结合)系列作品,本系列作品中艺术家使用石墨芯铅笔在铅板上书写、刻划,留下了与炼金术、毒性反应及人体相关的字句。
泰欧•阿尔(TalR)的《罗萨塔》(RosaPagoda)是一个行为装置,在一个专门建造的亭子结构下,木刻版画的印制将贯穿整个展览期间。木刻版画的印制可能是最直接的图像制作方式之一,RosaPagoda基于这一简单的形式,创造了一个让参与者可以共享创作及表达的时刻。展览还将展出他“走到兔子山”系列中的一些小尺幅户外写生作品。作为他每天在乡村中穿行的视觉日记,“走到兔子山”是一个对于一段看不到目的地的旅程的比喻,向着一个非凡的但充满未知的目的地努力前行。
本展览由西门•柯壁及房方共同策划,并由维多利亚•米罗画廊及星空间画廊的艺术家积极参与。感谢FrameFoundation对于本展览的支持。
柯里思•瀑布是一名芬兰视觉艺术家,演讲者,伦敦艺术大学/切尔西学院博士候选。目前她主要工作和生活在阿姆斯特丹和北京。柯里思•瀑布关注游牧式主体性和后人类境况的概念。她的多感官知觉/综合媒介装置将材料、媒介、故事和物体融合在一起。其实践涉及不同层面的合作。在作品里,她探讨了演员之间相互的对话性和包含性关系,以及人类和他者之间更具论理性,物质性和精神性的联系。
柯里思•瀑布的作品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艺术机构和画廊展出,包括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上海证大MoMA,阿姆斯特丹的LumenTravo画廊,赫尔辛基Hippolyte画廊,莱顿的布料厅市立博物馆,北京星空间,冰岛Skaftfel艺术中心,也参加过阿塞拜疆的第四届巴库观念艺术双年展。她也曾发表了一些文章,艺术家图书在很多艺术图书博览会上展出。此外,她还在世界各地很多机构举办过讲座,演讲,工作坊以及其他学术活动,包括北京中央美术学院,赫尔辛基芬兰艺术学院,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伦敦艺术大学,丹麦艺术学院,上海证大MoMA和喜马拉雅美术馆,北京IFP工作室,塔吉克斯坦的杜尚别艺术基地(ArtGround),柏林的普罗大众空间和阿姆斯特丹的智慧项目空间。
柯里思•瀑布由阿姆斯特丹的LumenTravo画廊代理。
邱炯炯的成长经历在当代艺术圈堪称“奇特”:两岁开始画画,三岁开始表演川剧(爷爷是著名的川剧丑角演员),在少年时代就确立了艺术家的梦想,但是从未受到正统美术学院的改造,18岁辍学,即成为职业艺术家。
丰富的人生经历使得邱炯炯的作品有着异于同龄艺术家的深沉感。邱炯炯说他最感兴趣的题材包括人物和腊肉,其中又以人物肖像最为引人注目:层叠斑驳的效果中,调侃诙谐的人物形象若隐若现。他摆脱了一般的肖像处理方法,用夸张变形和朦胧的笔触在对象与观众之间造成隔膜。在他的艺术经历中,文学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邱炯炯常常从中外文学典籍中获得兴奋点和激扬的想象力,比如《茶花女》、《游园惊梦》、《不伤玻璃的光》(以圣经新约为蓝本)等。
可能是自幼埋下了对电影事业的热爱,拍电影一直是邱炯炯的梦想。2007年,他完成了处女作《大酒楼》,这是一部关于父辈、酒、故乡和朋友的纪录片,长约100分钟。在这部初次尝试的黑白影片当中,导演邱炯炯个人化的影像叙事风格已初露端倪,但对于作者而言似乎更为重要的是,从青春期以来与父亲的对抗关系被彻底终结了。第二部电影《彩排记》则完成了邱炯炯对家族的记述,他用极具感染力的镜头追忆了祖父的演艺生涯,血脉的相承也使人们为邱炯炯一贯嬉笑人生的艺术视角找到了解答。
邱炯炯在闪烁恍惚间营造了一个又一个富于神秘色彩的语境。正如他2008年个展的题目《怯青春》,有关青春与生命的瞬间记忆在作品中定格,恰到好处的深沉让观众下意识地流连于其中,不愿离开。
泰欧•阿尔的画作,色彩鲜丽,画面轻快,产生一种单纯无邪之感,几乎是将高端的艺术转为儿童游戏。这些画非常直接,颜料被直接从管里挤出来,实际上,他的画作带着一点复杂性,有智慧蕴含其中。最重要的是泰欧•阿尔对绘画传统的深刻理解,他运用具有表现力的粗线条去描述人,物或地方,而固定的画面形式又具有形式主义的抽象特征。泰欧•阿尔引起世人关注的画作主要被分为三个部分,观众可以将其解读为不同的活动层面。
近期,持续性的垂直或平行,割裂或被覆盖的画布,星云般的形式和边界,形成了作品的结构,泰欧•阿尔的色彩图谱经常被限制在少数的色调中。对颜色严谨的把握令其创作主题产生了更大的自由,体现了创造的神话或更为黑暗的主题。泰欧•阿尔经常使用“kolbojnik”这个词语,希伯来语的意思是剩余物,用来描述他选择和收集各种图像的行为,这些图像包罗万象,有具象的和抽象的,来源于高端和低级文化。无论是绘画,素描,版画,织物,还是录像,他对各种元素的灵活运用,体现了精神上的丰富性,其中最重要的是——传递了一种快乐的精神。
泰欧•阿尔1967年出生于特拉维夫,目前居住和工作于哥本哈根,他曾在世界各地举办过个展,包括ARoSAarhusKunstmuseum,Arhus,丹麦(2013-2014);PinakothekderModerne,慕尼黑(2013);GalerieimTaxispalais,因斯布鲁克,奥地利,巡展至杜塞尔多夫美术馆(皆为2013);MuseuBrasileirodaEscultura,圣保罗(2012);MuseumKunstpalast,杜塞尔多夫(2012);KunstvereinAugsburg-Holbeinhaus,奥格斯堡,德国(2011);DerKunstverein,汉堡(2011);MagasinIII博物馆&当代艺术基金会,斯德哥尔摩(2009);KunsthalleTübingen,Tübingen(2009);Bonnefanten博物馆,马斯特里赫特(2008);卡姆登艺术中心,伦敦(2008);路易斯安娜现代博物馆,丹麦(2007);KunsthalleMannheim(2007)。2005-2014年之间,担任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