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场域”、“毛细管”、“艺术介入社会”俨然成为核心话题的时候,促使我们形成展览计划的,并非先入为主的美学考量。近年来发生在粤港澳地区的这些艺术探讨,伴随着它们所引发的震荡,成为我们视野中值得讨论的趋势。这些“艺术单位”在展厅内外、网络空间的计划实施,将围绕集体创作、自我组织、跨学科研究以及参与式艺术等不同角度,辅助以形象之外的文献、材料和讨论,展开各自的经验。展览期待在呈现艺术家与社会的新近联结方式的同时,刺激相关艺术批评的产生。
——樊林
我们希望对珠三角这片鲜活而饱含矛盾性的土地上的艺术保持持续的观察。观察的方式是深入到其错综复杂的各种组织中去,如群落、小组、团体、机构等。此次我们选取的是植根于珠三角的各类团体式艺术组合,他们所针对的问题和组织的结构并不一样,与社会产生互动的方式也各有不同。他们并不强大,却又像毛细管一样在这个场域中发挥着意想不到的作用。在参与式艺术、社会介入式艺术以及项目式艺术越来越频密却又日益引起纷争的今天,我们希望借助对于一个区域的观察,提供某种新的思考。
——胡斌
上一篇: 有迹可循 -- 杜飞辰作品展
下一篇: 海南首个艺术双年展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