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野性》杂志创刊词:野性的呼喊许多年以后,艺术史将会铭记这一系列事件——中国新野性艺术群成立。第一季新野性艺术大展开展。《中国新野性》杂志出版。
中国新野性艺术群的前身是“江苏新野性画派”。“江苏”与“中国”,不只是简单地理上的区隔,是继承,是发展,是质和量的飞跃。
1985年,傅泽南先生发起了“江苏新野性画派”,成为那一时代的标致性艺术事件,成为中国当代美术史不可回避的言说。30年后的2014年,傅泽南先生再次吹响了野性艺术的集结号,聚集中国当代非理性绘画的代表性画家——表现的、抽象的、原始的、游戏的、民俗的。于是,新野性艺术不再是他们的故事,而是我们的故事。在野性的旗帜下,我们要做艺术的盗火者。非理性绘画被称之为中国当代艺术的洼地,甚至有人称之为雷区。这寂寞的大地,野草在疯长。我们的动力,源自社会对非理性绘画的无知与轻视。以殉道者的勇气与胆识,去踩响这雷区,于荆棘丛中,开避出一条大道来。我们将成为后人凝视的背影。
中国新野性艺术提倡与张扬野性的大旗。
野性,是对理性至上时代的反动。是对理性主义禁锢生命的艺术回击。是对精神萎缩甚至退场的当代艺术的不满。是对佛洛德所指出的“本我”的张扬。是潜意识形态下的思想的表现。是人最为原始的、本能的冲动与欲望的艺术表达。是亨利 柏格森的哲学所提倡的“直接本质的精神主义”。是生命的冲动。
野性。是自由,是创造,也就是生命的意义所在。是活的意识,是精神,而不仅仅是理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野性艺术提倡的,恰恰是艺术的真,是我们被“自我”与“超我”约束的那个本我。是赤子之心。
诚如高明潞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中对新野性艺术的评价所说的那样——以生命本能为中心,并视之为艺术的动因;批判人化自然对人性的褫夺,发掘出原始的人性,以求得与自然本性在“愉悦学”意义上的协调平衡。
中国新野性艺术要做的是,直面“人”的问题,直面“我”的问题,发出野性的呐喊。这是我们的声音。而《中国新野性》杂志创刊,旨在服务于中国新野性艺术群,以群体的力量展开大量的艺术活动和宣传,改变社会对非理性艺术的偏见,提高非理性艺术家的社会地位。
集结号已吹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