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油画创作的道路上真的走了一些路了。
昨天我还和朋友感慨地回顾自己一路走来的身影:从十几岁立志从艺到30岁前,都是在做基本功的、知识见识的、生活阅历的准备。30岁后才谈得上对油画语言的摸索。无数次站在画布前思考画什么怎么画,无数次的激情涌起无数次深深的苦恼又无数次的咬牙坚持。总有一些需要表达的情怀;总有一些文字无法表述的心绪。希望能够画出在我的角度对生活对世界的感悟和抒发。
经历了对景物老老实实的描摹,也尝过从具象到抽象的玩味。见识过各种各样花里胡哨的艺术形式后,发现自己应该回到绘画很基础很原本的命题上来。比如怎样在更高的高度上整体把握画面概括画面;怎样使工具材料成为表达的桥梁而不是羁绊;怎样解开套在我们身上无形的绳索使表达更畅快……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埋头画了几年,直到有一天偶尔瞥见一本画册里的张大千的泼墨山水画,心弦被拨动了一下——油画未必不能“泼”起来呀!于是又有了一年多的摸索和反复试验,对材料技法的把握控制和语言情感的表达终于渐至成熟。慢慢就有了现在的一批《碎梦》系列。在这个系列出现之前,笨拙的我已经在黑暗中摸索了太久。我觉得这个系列更接近我想表达的世界观和审美趣味。
上一篇: 以“審老”的方式:少番的画
下一篇: 风景墙:另类视角的中国现实-倪卫华摄影作品展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