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 Indigo

  • 展览时间:2015/10/31 — 2015/11/211035
  • 展览空间:J SPACE
查看更多详情

    “别作小坑,贮蓝淀著坑中;候如强粥,还出瓮中盛之,蓝淀成矣。”


——《齐民要术•种蓝》


    淀,通“靛”,是古法染就的蓝色。

    蓝淀之淀,亦有沉淀、沉积之意,蕴含了自然造物那缓慢、细微的时间性。

    J SPACE的第二回展览《淀》,一反首回展览《物•语》的观念性,呈现一个纯粹审美的感性世界。

    艺术家、蓝染设计师往夕用蚕茧、蚕丝、绡、麻绳、竹子等自然媒材,构建了一个“无用”的靛蓝世界。在此,“无用”至少包含了两层所指,一是对织物实用性的脱离,二是对观念和意义的脱离。在抽丝剥茧的过程中(艺术家也的确在现实意义上以“抽丝剥茧”的方式用蚕茧、蚕丝创作了装置作品),作品的本质被一遍一遍地过滤、提纯,最终呈现为一难以言传的、纯粹的、感知的世界。鉴于“美学”在其本初含义上跟“感知”的关联(作为“感性学”),《淀》也因此成为一纯粹的美学展览。这一“纯粹性”在在当代美学语境下显得格外“复古”,但于其单纯的姿态中,或许恰恰蕴含了某种柔性的反思。

    在西方,人们用“蓝色时分”(blue hour)来形容日出之前或日落之后天空在散射的光线之下呈现的蓝色景象。在云门2富有东方农耕民族韵味的舞蹈中,“蓝色的地方”被用来形容那种隐藏在每个人心里的忧伤角落。《淀》所呈现的靛蓝世界是时间性(blue hour)和空间性(“蓝色的地方”)的融合,并在此之上建构了另一种维度——“心”的维度。

    据说传统的植物靛蓝染可以染出22种不同的蓝,而蓝的面貌和意蕴又何止于此。蓝是天空、湖海的颜色,地球的颜色,眼睛的颜色,亦是灵魂的颜色。蓝是忧郁,是感伤,是迷茫,亦是平静。《敦煌变文集》中有“身色皆蓝淀,情田尽虎狼”句。藏传佛教唐卡中的药师佛周身呈蓝色——在此,蓝色成为空性、永恒、慈悲和治愈的象征。

    不论是用蚕茧、蚕丝和蚕丝织造的绡完成的《阵》,还是用麻绳纵深缠绕而成的《迷》,亦或是用苎麻和竹筒搭建的《隐》,都将观者带入一个可进入、可触摸、可行走其中的感性世界,每个人都将寻找到自己心中的“蓝”。

    在本回展览中,J SPACE 将邀请音乐、舞蹈和戏剧艺术家在现场作即兴表演,并欢迎观众和艺术家们一起,探索和诠释不一样的“蓝”。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