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主“静”。出世者从静笃中得道,入世者从宁静中致远,“静”是世人推崇的一种极高境界与智慧。守静,退可处江湖之远,修身齐家,进能居庙堂之高,治国平天下。文人超越功利、超越技术,以“把玩”的心态追求自适自宜的雅趣,文人艺术自然而生,成就了一股民族气派的千年文脉,成就了尚意重韵自然挥洒的艺术品格。中国人对于这番静玩的心境是不陌生的,千年的熏陶,她甚至可说已成了溶于血脉之中、与生俱来的品位。
然而今天的艺术圈却是焦虑得很。艺术圈都在匆忙地赶场子——赶着建造种种时潮,赶着追随种种流派,赶着迎合种种商业机器。这里面有社会历史性变迁中自然流露的艺术探索,也有盲目崇拜、迎合市场制作出来的伪艺术行为。走出处子之静,从闲情到滥情之路,有时像一条单向狂奔的高速公路,兴奋者难以刹车。随风逐潮招摇于市固然有时能在迷失中获得快感,但是蓦然回首,却会发现闲和静玩之境,仍然是人们至乐的心源;静玩之境的艺术,更有一种隽永飘逸的魅力!艺术品格来源于艺术家之心境,只有艺术家“胸中宽快,意思悦适”,才能吐纳万境,艺术作品的意韵趣味才能油然而生。艺术不以悦人、悦时为目的,自适而已,静玩而已。于是乐从静中来,艺术家的品格高度也从静中来;趣从玩中来,艺术超越功利的天真之味也从其中来。静玩,正是这种艺术家秉性恬淡高逸、笔墨通神造化的至高境界。
滋养精神、修心修德的艺术,即使如今滚得一身尘土,总还是要做些什么的。在这个价值多元、忙碌繁杂的艺术江湖上,静玩之境必有其独特地位。越是经历了江湖人世的纷扰,和地老天荒式的静穆荒寒,“才能在人之初般的惊愕中,领悟到宇宙的无穷无尽与生命的短暂,从而自觉与纷攘的人世拉开距离,在静穆中享受自然和生命。”
视平线艺术穿越钢筋水泥的“国际化”丛林,在修竹掩映的院落中静守一份从容,十年磨一“见”——静玩,以答谢十年来众友人同道的厚爱与重望。此次参展的艺术家,在艺术精神上都渗透出中国文化的倾向,艺术创作状态与生活状态是在淡泊自然中玩味探幽、戏线弄条;同时也在这平静优雅中致高、致远,成为中国当下艺术版图中一个耐人寻味的群体,创造了一种承接历史、属于当下,也属于未来的中国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