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下文,语境(context)之一种,是事物生发的环境与现象解读的路径,有宏观与微观之分。艺术产生的上下文,关乎制度建构、文化身份与社会潮流等宏大命题,同时与艺术家个体经验直接相联。四位艺术家——陈孝荣、郭俊峰、杨光伟、张雪,关注不同的主题,各有自己的画面语汇与句法,因为种种微观经验的差异,其作品之间自然会有分岔。不过,因为置身于某种共同的社会语境中,他们的创作又有相当的共性。微观与宏观交织的上下文语境,成为进入他们作品的线索。
就宏观而言,中国美学近年来成为艺术界关注的热点。从“溪山清远”之中国新绘画在国内外的巡展,到“新水墨”、“新工笔”成为市场宠儿与学术话题,再到由何慕文(Maxwell K·Hearn) 策划、正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展出的“水墨艺术:当代中国的过去作为现在”展览(Ink Art: Past as Present in Contemporary China)”,以及2014年将在国内举办的一些大型展览,中国美学蔚然而成潮流。对这些现象和展览,尽管褒贬不一,但其不容忽视的存在,却是不争的事实。就几位艺术家的个体经历和体验而言,其精神的路向各异,长度不等,却殊途同归,都在此一时间节点与中国美学发生了联系。
冲淡
晚唐司空图著《二十四诗品》,以雄浑、冲淡、纤秾、沉着、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二十四范畴品诗,并以四言诗比喻性地描绘其不同的取向与境界。《诗品》问世后其影响并不拘囿于诗歌领域,而是得到广泛认同,逐渐成为整个中国艺术美学的原典之一。以《诗品》的视角而论几位艺术家的创作,或可以冲淡、悲慨、雄浑、疏野分别名之。
陈孝荣擅水彩。以媒介作为标准讨论艺术,容易陷入形式自足的现代主义泥沼。不过,媒介的确如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所言——“媒介即讯息”,它本身即是一种内容,能够表达某种意蕴。陈孝荣的近作,主要描绘了四川、江西、安徽等地的老宅院。老宅院之“老”,容易引人发思古之幽情或沧桑之喟叹。但陈孝荣画面所传达的,却是另一种况味:冲淡。
冲淡,司空图释之为“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犹之惠风,荏苒在衣”,冲而不薄,淡而有味,是冲和与淡泊兼美之境。陈孝荣充分利用水彩介质的透明性,在书写性的笔法中描绘一些似乎超脱于光阴流转之外的场景:尽管阳光灿烂或光影斑驳,这些古旧的建筑与村落却有一种不受光阴打扰般的“日长如小年”的静谧与安宁。这些场景的萧疏淡远,很大程度上与陈孝荣大量施用的近于水墨的紫蓝灰、绿蓝灰和运笔笔法有关,形成了一种形式与审美的同构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