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经过多方的努力我们又一次迎来了丹麦康纳艺术家。
中国和丹麦,也都有着自己本民族光辉灿烂的艺术传统。中国和丹麦康纳美术家协会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可以追溯到50年代初,新中国刚刚成立时。1951年康纳协会的展览邀请了中国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于哥本哈根参加展览,其中有叶浅予、徐悲鸿和齐白石的作品。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齐白石和贺天健两位中国的老艺术家居然是丹麦康纳美术家协会的会员。1961年,康纳艺术家们在北京故宫举办“丹麦康纳美术展览会”。这一切在今天听起来便会使人陷入遥远的沉思,也有似曾相识的亲切。
通过旧书刊和发黄的旧报纸,可以看出无论在丹麦还是中国展览期间,引起观者巨大的兴趣和媒体反响积极。有了这些欢心鼓舞的开始,才有了60年后的今天。
创建于1932年的康纳是丹麦最古老的也是最活跃的艺术家协会之一,协会因与国际社会之间的有益联系而声名雀起。1951-2011,对于康纳协会而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中国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期待着回归的意义。
本世纪初,康纳的会员Lars Ravn 和 Pontus Kjerrman及王彤先生进一步推进了康纳与中国之间的交流与联系。几年来,他们一直与旧雨今来轩画廊(Lanlan Gallery)的蓝兰保持着密切联系,两国间的艺术交流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取得了积极和深远的影响,在理解和了解的基础上双方彼此尊重。
今天,在新的全球化的世界文化背景下,各民族的对话和交流显得尤为必须和重要,我们都应当为之付出和努力,作出自己的贡献。而此展览我相信就是体现这种努力和贡献的一部分。
此次在福建土楼和武夷山写生活动及在厦门美术馆的展览将完美地完成一次中国与丹麦之间当代艺术的对话和交流,我相信会在中国和丹麦两国文化艺术的交流史上留下厚重的一笔。
感谢中铁二十二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和孙桐林董事长的慷慨,感谢策展人蓝兰女士的辛苦,感谢所有参加此次活动的康纳会员,就让这一回回,一幕幕美好的瞬间,凝结在这片土地上,让每一段美好的回忆留在我们彼此的心中。
再次欢迎康纳归来,衷心祝贺展览取得圆满成功!
厦门市文化局局长
罗才福2011年9月于厦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