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婷:坏世界

  • 展览时间:2025/05/11 — 2025/06/209
  • 展览空间:势象空间
查看更多详情

马文婷越来越喜欢画坏的东西,烂橘子、发霉的芒果、腐坏的香蕉,枯花、坏牙、碎肉、尸体、骷髅、残骸、废墟、垃圾、用过的皱巴巴的纸、冬天衰败的大地……各种东西,各种各样的坏,似乎,她的主题总是在诉说着疾病、死亡、腐烂、污染这些“坏空异灭”之相。


但马文婷的绘画绝对不是“坏画”,不管是在语言上,还是在趣味上,马文婷都远离了,或者说不屑于那几种流行的绘画观念与趣味,平涂喷枪的光滑装怂,或者,歪斜粗蛮的作势装腔。她的作品从来没有成为那几种“类型片”绘画的打算,而是在面对一种绘画的整体性经验,并试图在把握一种总体性的绘画语言。


极度逼真的写实手法、图片拼贴与空间蒙太奇、直接摄影的微观近焦、实感的肌理与材料语言,以及来自新闻与手机的当下图像,马文婷几乎调动了所有的绘画语言去建立了一个“高解析度”,因而可信的视觉景观。这绝不仅仅只是关乎图像,通过图像,她不止于去重复那种图像绘画的工作,而是在隐约建构着一个自己的世界“观”,一种通过表象便能够显露存在之无尽的“实在感”。


在这里不仅是写实主义意义上的逼真,实际上,马文婷的画面经常故意支离破碎,暴露着图像拼贴与颜料色块的硬接,以及那些恰到好处的笔触摆烂。如果说写实主义指的是一种有机性再现的话,那么马文婷肯定不是,但她又保存了一种卢卡奇意义上的现实主义,一种在经验的碎片中去整理并把握存在的现实主义。


这些绘画有着巨量的细节与极高的密度,即使是一张废纸,她也要去描绘出每一处折痕与污渍,通过繁复迟缓的笔触凿出大片的钝力。所以,马文婷绘画中的“逼真”包含着一种费力的真实感,她在这些局部上忍耐、耗费、竭尽全力,从而远离了那些趣味绘画与观念绘画的轻薄脆弱,以及它们背后假设的那个顺滑的世界。


马文婷要让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坏世界。一个并不洁净,一个充满灰色地带而不是黑白分明的,一个不是那么容易理解但又要努力去认识的世界。坏世界是一个认识论的他者,而艺术则是认识论的一部分,从另一个角度说,艺术必须作为认识论的一部分,才能获得在形式文本之中应付这个世界的能力。


坏世界不只是一个审美与认知问题,坏世界也事关实践论,首先是一个政治哲学的断言:世界本来并无善的观念。从老子“天地不仁”、荀子“性恶论”、到霍布斯的“自然状态”,人们必须认识到这是一个“坏世界”(赵汀阳),才能思考如何对付这个坏世界。对于艺术哲学而言,这也是一种有效的洞见方式,就像马克·吐温说:每天早晨都要吃下一只蟾蜍,以免遇到更恶心的事情。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