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界拓扑:差异与重复的媒介剧场 

  • 展览时间:2025/05/01 — 2025/06/0310
  • 展览空间:有边空间
查看更多详情

2025年5月1日起,有边空间BOUNDED SPACE将乔迁至798艺术区D-06(原址中二街D-05)开启全新篇章。值此空间迁移之际,我们以「超界拓扑:差异与重复的媒介剧场」为名,推出开馆群展,邀您共赴一场艺术与场域的重构实验。新址不仅是物理坐标的位移,更承载着对艺术边界的思辨。展览以「差异与重复的媒介剧场」为叙事锚点,借拓扑学的流变之刃撕裂既定边界,在解域化的剧场实验中以哲思的角度重视艺术存在的本质与其纯粹的感知性。


在数字技术重塑世界的今天,"超界拓扑"试图站在艺术的透镜下一窥人类“文明转型期”的皮肤之下所潜藏的,有关“创造”的挑战和期望。展览通过三个关键概念:艺肢、物感、元理,去构思了如同德勒兹笔下“哲学戏剧”般的艺术实验现场。“超界”的来源是多样的,最容易进入的理解便是它对应着我们对技术极限的突破而带来的的文明形态的变革。用当下的“算力术语”来形容的话,“超界”类似“显卡超频”去突破硬件本身额定的算力限制。在当代人的手机屏幕上,几乎每天都在重映着这一则赛博寓言:人们不知疲倦地穿梭于虚拟空间与现实世界间,超界就此步步变为一种拓扑的现实。在数字文明的前夜,我们每个人都如同走入密林的“查拉图斯特拉”,一边探索一边警戒,而手里握着的正是一把将“技术赋能”和“过度消耗“一体同构的双刃剑。


如果说尼采用"永恒轮回"总结了工业文明标准性的规模化生产和复制,那么数字时代的序言则是不断消融的界限和由此荡起的涟漪。本展的三个主题也是三个问题:艺术如何在AI时代继续延展我们的感官?不再与生存(生活)和肉体现实有关的技术如何同艺术协作?艺术是否可以作为媒介化时代的普罗米修斯之火?这三个如同衔尾蛇般首尾相接的问题也是AI时代下每个或主动或被动参与艺术现场的人无法回避的诘问。然而让人欣慰的是,这场展览并非紧迫和焦虑的副本:本次展览的18位艺术家似乎都获得了一种自觉,不单以“技术”为契机而选择自然地将艺术介入不同的领域和话题。当我们还在焦虑数字技术的空前颠覆时,他们的实践已经提供了一种缓释,这不是回答更不是逃避,而是积极参与到对当下的诊断:当技术突破不断模糊现实边界,艺术或许正成为我们理解世界的新坐标。


本次展览的创作涵盖装置、影像、雕塑、综合材料架上等媒介,分别关系着艺术家内部不断流变的思考主体。他们一同参与进展览那昼夜更迭的多幕剧场。每一步踏入展览的重复凝视,就像德勒兹在《差异与重复》中对尼采永恒轮回的回应。或许正是手机屏幕前数万次的拨弄扰动了差异的时空,让你此刻的脚步停留于此刻的凝视—我们正在相交中成为彼此、艺术与技术也正在彼此塑造,在碰撞中诞生新的可能。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