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面的厚度
——论樊涌的剪纸艺术
樊涌在长达30多年的剪纸创作中,获奖无数。即使他一直在创作过程中,思考并且尝试了新的表现途径、题材和手法,他面临的困惑依然:如何突破剪纸艺术表现形式的局限,亦即突破传统剪纸平面化,让剪纸具有更加宽泛的表达方式?
对于樊涌而言,每一张剪纸作品都是全新的创作。在作品中,不难找到樊涌符号化的视觉传达、主题纹样、个体符号,从艺术的角度介入,不断赋予新的注解,不断表达新的思想,在民间剪纸中获取最大的收益,然后又从艺术的角度而出,樊涌完成了剪纸艺术的一次自我价值的实现。
在剪纸中,樊涌有意识地引入了符合现代审美心理的视觉上的节奏感。点线面、点线面组合以后产生的黑白灰,以及画面构成中的疏密、均衡等等审美要素,在樊涌的刀剪之下变得如此的鲜活。而对于表现题材的处理,樊涌已经加以了拓展,惯常所见的物像,在樊涌的视觉表达体系中,已经具有了新的意义。一花一鸟、一鱼一虫,在保有某种童心的质朴表述中,已经成为了某种风格的体现。所以樊涌对剪纸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传承那么的简单了。在朴拙的艺术语汇表述之下,又不失细节的刻画。同时,大画幅的作品已经远远突破了传统剪纸所能容纳的极限。而大画幅的剪纸不仅仅是长宽向度上的突破,更重要的是大画面构成以及成倍增加的技术难度——这又和樊涌长期剪纸创作中,所积累的艺术修养有关。所以,樊涌剪纸的风格,又是他作品背后难能可贵的厚度。
身边的情,身边的景,时常点燃樊涌创作的灵感,大凡艺术家的直觉都是敏锐、感性的,所以,在樊涌的创作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作品背后对生活的感悟,没有刻意去追求作品的构图与技术的难度,而是从作品表现内涵上如诗的诉说,他将生活中平凡的点滴汇成溪流、江河、大海……所以,樊涌剪纸的内涵,更是他作品背后难能可贵的厚度。
长和宽两个向度属于樊涌剪纸视觉的范畴,而所谓的“平面的厚度”,是樊涌剪纸30多年艺术价值的积淀,是平面后面樊涌人生的厚度,艺术的厚度。
汤海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