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厅中除了以意向的亚洲南部常见的“热带坡屋顶”构成影像聚落,并不过多强调艺术家与人类学家作品的分别,这种有意模糊学科边界和对专业中心主义的降解,是希望在去掉知识标签后,以影像作品为核心构建多维感官现场。这些对话除了将考察创作者的思考、问题意识和视觉叙事在现场所具有的表达上的穿透性也希望观看者可以循着感受和直觉的引导创造自己的观看线路,借由作品中亚洲南方的图景、故事和经验,思考到底是什么构成了关于“我们”的认知,理解“目光”背后的历史与现实变迁,以及寻找未来之眼的可能。
上一篇: “爱默 予光”公益主题展
下一篇: 从画派到学院:岭南中国画的现代转型专题展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