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相见——中国水墨艺术家作品展(日本东京)

  • 展览时间:2025/03/31 — 2025/04/04105
  • 展览空间:东京中国文化中心
查看更多详情

水墨相见

——写在中国水墨艺术家作品展之前

文/刘春潮(中国广东珠海古元美术馆馆长)


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之一,水墨丹青是她的别称。“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这是王维对中国水墨画的至高赞美。从材料学的角度出发,水墨画是以中国特制的烟墨、水性和矿物质色为主要颜料,宣纸为承接物,毛笔为绘画工具的绘画品种。艺术家通过墨与水不同比例的调和,使画面产生“墨分五彩”的丰富的视觉效果,当然这里所说的“五彩”只是虚指,事实上是无限的意思。


中国水墨画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绘画理论出现加快了她的发展进程,唐代中国水墨画发展达到高峰。唐宋以来直至今日,中国水墨画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求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其核心还是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独特的东方美学审美观。


本次展览以“水墨相见”为题,源于水墨却又不限于水墨。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画自身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另一方面则是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自身进行优化和扬弃的结果。方土先生是中国水墨画界的大家,长期从事水墨画的研究和探索,其风格肆意洒脱不拘小节,常以小画见大,可谓咫尺乾坤;王晓鸣先生和钱亚博先生、马艳先生,因常居海外的求学和生活经历,对中国水墨画有独特的理解,作品中呈现出异质化的特征;同样具备学院背景的庄丽和吴迪则是后起之秀,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水墨画发展的可能性。简而言之,每个艺术家的作品背后其实都站着另一个更为庞大的自我,他们的经历、学识、体验都会在作品中集中呈现。他们可能是不完美的,但千人千面,或许这就是作为个体的艺术家为艺术大花园各自献上各自精彩的意义所在。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祝《水墨相见——中国水墨艺术家作品展》圆满成功!

2025年2月13日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