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涌·舞动———陈森个展

  • 展览时间:2025/03/29 — 2025/05/1075
  • 展览空间:REMIXX ART CLUB
查看更多详情

前 言


陈森的艺术魅力在于他的坚守——17年来持之以恒的水彩画创作;陈森的艺术魅力也在于他的思变——从现实题材表现、图形隐喻探索到几何化概念表达,积极思变。

陈森最早的创作是以农民工劳作为主题的现实主义题材。农民工在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辛勤劳动支撑了城市的建设和经济发展。但是,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往往被忽视,甚至存在某些歧视的现象。基于此,陈森希望通过艺术语言的转化,用自己的绘画创作来讴歌农民工的奉献,呼吁对农民工的尊重和认可。这个做法,既具人文关怀也具艺术价值。在作品中,可以看到陈森通过捕捉农民工的真实生活场景,挖掘出诸多表达元素,如:劳动工具、工作环境、身姿体态等,这些富含象征性的元素,恰好传达着农民工的坚韧与奉献。

2022年,陈森开始转移他的关注点。这一时期他将目光转向风景题材中一些带有构成意识和符号特质的场景特写,那些来自自然或人造景观的视觉元素,被抽取并赋予一定的象征意义。这种尝试在写实风格的表现中替入抽象符号的做法,似乎在逾越传统的风景画意识范畴。当形态提取从技法层面升华为意识认知,风景绘画便自然地植入了图形隐喻,这种隐喻如何在画面中完成其角色设定,需要作者具备专业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这部分的作品虽然数量不多,却可以理解为他由写实表现转向图形隐喻,及至最后简化画面形态语言以几何方式去表现画面的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过渡期。

通过前期两个类型的实践,陈森在思考上积极向前推进。他逐渐不满足单纯的写实性创作样式,于是,如何以几何的、平面的语言来进行绘画表达成为他近两年来的探索。在不断建立、推翻、再建立、再推翻的试错实践后,终于有了这批以几何图形为基本概念创作的作品。其中的形式、秩序、结构与空间的视觉化探索和表达,均印证着他一点一滴的思考。这种思考跨越了时空的域度,从上古时期到当下的数字时代,几何图形始终所扮演着重要角色。从7万年前南非布须曼人的赭石几何纹样、1.5万年前法国拉斯科洞窟的动物轮廓线,都可以看到几何抽象符号是人类最早的认知语言。在陈森这批充满几何图形的创作实践中,我们可以窥见他在努力尝试走出固化的美学规律,演绎他对客观事物的颠覆式认知和个性化剖析,企图从中寻觅理性和感性的共振,拓展感知与创造的边界。这不禁让人想起建筑师扎哈·哈迪德说过的一句话:“几何是思想的骨架,而艺术则是赋予其灵魂的火焰。”

绘画是现实与自我的镜像,任何风格和样式都可以觅得适度的表达。陈森的创作依然在继续,让我们期待他下一次的亮相。


文:陈海宁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广东省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副主任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