曌 Like Air for Breath

  • 展览时间:2025/02/15 — 2025/03/15195
  • 展览空间:三街画廊
查看更多详情

策展人语:


请放任身体成为接收讯息的菌丝,在沙粒从指缝滑落的0.7秒间。展览空间转化成为一个巨大的呼吸器官——观众行走其间的动作,是气流在肺泡中的穿行。
“曌Like Air for Breath”展开了一场关于感知的拓扑学实验。蔡晨欣与张嘉煜的创作始终游移于身体经验与自然秩序的接缝处。
张嘉煜与蔡晨欣的合作项目《沙的隐喻: 行走,观看,与见证》以物质的转喻挑战意义的确定,沙粒在他的操控下成为流动的雕塑——既是永恒之石的微观形态,又是被观众掌心温度不断解构的临时地景。当参与者将石块抛向虚空的瞬间,第四面墙轰然碎裂,投掷的原始冲动与沙痕的逃逸轨迹,共同构成自我觉知的镜像。
蔡晨欣的《树》与《氵木》将枝干的震颤、水流的循环频率与密闭空间的声场共振,编织成有机的感知网络。通过绑缚于树冠的麦克风、潜入湖底的录音设备,她将自然不可见的节律转译为可触的共鸣系统,使观众闭目行走时,耳际萦绕的不仅是声音,更是树木与水体在晨昏温差中收缩的脉动。

“我们会冒着气泡出现在空气中,出现在水中。空气中它是无形的,但不断上升,它也可能是雾气。在水中它是完美的圆,在自然界中难以找寻的完美的圆,也可能是从脑袋上冒出的气泡,这个时候我们是一只鲸鱼”


艺术家语:

如何在交织的错位中呼吸与行走?我们如此专注地汇入自然的节律,任由身体在感知边界游走。空气怎样被吸入,又从水中呼出。身体是媒介,也直觉性地寻找切口,将自己投入场域与空气的对谈中,以呼吸的步调被纳入。明暗交叠间,我们在场也不在场,不断地,反复地讲述如何进入,什么在调解,又是什么在演出。
如空气于呼吸般不可或缺的意识、感知、思维与行为无处不在,无时无刻不被需要,却又被习以为常地忽视。存在和未被意识发掘的行为及思考被唤醒,成为被强调与审视的对象。作为与自然世界互动的存在,人时刻在与自我、他人及外界建立联系,并同时更迭对其的理解。那些作为纽带的行为,被称为直觉。在与世界互动的过程中,我们定义与我们相关的事物,赋予它们语言、意义与情感。然而,这些事物本身并无意图,正是这种无意图性让荒诞与不寻常的观察、理解与感受成为艺术的见证。
展览强调被忽视的视角与探寻本质的冲动,引领观众产生新的感知。两位艺术家以各自对自我与世界的联系为出发点,运用多样的媒介与表现手法,为观众提供自由探索与无限遐想的空间。闭眼观察,用心触摸,重新发现那些被遗忘的感知与连接。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