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海派名家•双人展系列(四) ——陈家泠、谷文达

  • 展览时间:2025/01/24 — 2025/03/06153
  • 展览空间:刘海粟美术馆
查看更多详情

序言


新时代语境下,在传统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简称“两化”)的探索中试图为“海派绘画”寻求新“浪潮”是一个既“新”又“旧”的话题。“新”在数字化与人工智能的迭代以无法抵挡的姿态侵入了当代艺术的创作范畴,它为“海派”这一名词的动态发展注入了新的可能。“旧”仍然在中国绘画现代化道路发展历程中,一边是“中国画穷途末路”的老问题,另一边是西方艺术话语中观念对图像意义的超越、观看边界的消解与重构、材料与空间的介入、跨媒介叙事的融合,不断敲打传统绘画延续数千年的“笔墨”根基。

对于“海派绘画”来说,这一对看似矛盾挣扎问题的出口,一直蕴含在其嬗变历程中。无论是近代刘海粟、林风眠以先驱之姿,为海派画家开启了“开眼看世界”的起点;抑或新中国成立后,程十发提出“海派无派”的理念;还是着眼改革开放以来,一代代更年轻的艺术家对接全球扎根本土,不断自我革新同时保持着对水墨基因的坚守。他们不拘一格的风格与创新精神正是“海派”的内核,也在书写独属于中国绘画的“两化”之路。

当然,“海派绘画”能否在新时代再掀波澜,我们已然看到了时代赋予的诸多可能性,作为一个从来不被定义的“海派”来说,也许它也从来未处于真正的“低谷”。为此,意在展现上海艺术家如何赋予传统以鲜活的新能量,刘海粟美术馆特别联合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策划“当代海派名家·双人展系列”。展览以五年为期,聚焦新时期以来成长的标志性艺术家,通过“双人对比”的形式,诠释“传统与当代”之间的接续与碰撞。在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艺术路径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可以看到海派画家之间追求的并非趋同,而是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正是海派艺术也是中国绘画生命力的源泉。

2021年杨正新与王劼音,一位以中国传统水墨为本源,一位以油画和版画为基础探讨水墨意境;2022年张雷平与何曦,以海岸线与波浪为对象,一位深耕传统,笔触粗犷老辣,一位通往观念,风格细腻平静;2023年张培成与丁设,一位吸纳壁画手法,笔触夸张,一位构建抽象符号,书写东方文化。此次,陈家泠以书法装置《自然的痕迹》《沁园春雪》对话谷文达持续30年的装置系列《联合国》与《西游记》水墨画系列。在这样意想不到的组合当中,我们呈现出了“海派”艺术家独到的个性和殊途同归的“笔墨”。2025年,无论是“海派”乃至中国绘画,蕴含在其中的水墨基因或许从未丢失而是该如何重启。


策展人:石墨

2025年1月25日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