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鱼画展——大写意文人画展

  • 展览时间:2024/12/07 — 2024/12/19416
  • 展览空间:
查看更多详情

《田文鱼画展序》

成功的诗书画兼能现代创作试验


当您看到这个每幅作品都诗书画俱全,而且题画诗都是画家自作的个展时,您认为这位70后画家学诗多久?20年?10年?都不是,实际动手不到一年。那么您认为他出身书香世家?美术院校?也都不是,只是贫寒农家子弟。田文鱼“文革”中读完闽西南一个客家农村小学,“改开”年代在县城职业中学学美术,毕业即外出创业,最终立足厦门,以少儿书画培训为业至今。余暇坚持书法与文人画创作,曾在我的研究生班旁听两年,但在今年准备这次画展之前,其作品一直像当代绝大多数文人画那样,题诗都得借抄前人。这是中国画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受西方绘画影响开始分化为现代文人画、现代院体画与现代派中国画的世纪问题。

中国画在北宋出现院体画与士夫画的分野,后者到元明清发展为融诗书画为一体的文人画。诗书画犹如人的精气神,诗是画的思想灵魂,书(书法性笔法与题款)乃画的气息能量,画则是精血躯体。三者缺一不可,艺术形式独特,成为中国画正宗、主流与国粹,一直到20世纪还涌现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与潘天寿四位大师。可惜百年来中国文化教育改变体制与内容,传统诗文淡出社会生活与文艺创作,能自己题诗的近现代文人画家,随着代际交替,逐渐凋零,后继乏人,以至于四大师身后,现代文人画便因丧失题诗能力,未能与时俱进反映社会生活与思想情感,还在重复前人而终被边缘化,主流地位被现代院体画取代,中国画正宗与国粹光环不再。而更危机的是,题画诗传统依旧断裂,若不赶紧挽救,现代文人画迟早会像“脑萎缩”的病人那样,痴呆失能讨人厌烦,而至彻底衰亡。

有鉴于此,本人不揣浅薄,二十多年来一再呼吁保护文人画传统,出版《题画诗写作》,将诗书画兼能创作传统,纳入研究生与社会公益性教学。期望鼓励带动年轻世代有兴趣如田文鱼者,继续传承守护与发扬文人画。然而恢复高考后的艺术学科招生,普遍降低文化考试分数,学院国画也没能区分体式进行教学,文人画人才殊难培养。为此我因材施教,文人画只针对文学基础较好的学生,而田文鱼因学历之故仅辅导书画,未涉题诗。他不甘落后,偶亦试作,虽不得要领,但确有决心超越自我,遂以本次个展为契机,拟作一次诗书画兼能的现代文人画创作试验而助其学诗。结果大出意外令我欣慰,50件画展作品,除个别题诗重复,均为近一年来陆续所作,居然能符诗法,堪谓试验成功。

当然,这只是马拉松的起跑点,来路还很漫长,对于缺乏传统文学修养的田文鱼来说,前程艰巨是肯定的。但他的成功,却可用来激励同样欠缺传统修养的现代文人画家与学生,不必自卑学浅而担心学不会题画诗。古代文人士大夫画家本身即以诗文为正业,近代大师则受过旧学教育,题诗自然都易如反掌。而现代画家没机会接受诗文训练,在画上题诗就不宜按文学创作要求,而应以“画家诗”看待和理解。它们和笔墨、造形、构图相同,是文人画的构成要件,旨在提升所画精神境界。只要没写成不按格律的“老干体”与“打油诗”,差可优雅增添画意,就应予肯定。

例如田文鱼题画梅诗云:“独驾驱驰松竹庄,道旁一树晚正芳。群山谷口披寒雪,十里清溪带月香。”“小径山亭栈道斜,青葱古木隐人家。农田无事茶生韵,屋角溪梅开早花。”“拄杖穿行清涧西,半山雾锁雪花迷。寻芳又探梅知已,再写傲霜烟树低。”题画荷诗云:“荷茎横卧叶成丛,偶有残花犹半红。虽乱一池韵犹在,其余落瓣任西东。” “雨霁初晴碧波重,横斜菡萏一池红。远烟近霭花更艳,香气徐来带晚风。”都很清新自然,且有生活气息,这才是正宗文人画的题诗效果,抄写补空无此真情实感。

文鱼老家乡民多以梅子为经济来源,故号“三百梅园主人”。每至花期,满山香雪,即可流连拾句,此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所以最喜画梅。题诗初学虽尚粗浅,真切新鲜已很可贵。乍看这些诗句,昔日画友会很难相信出自其手。文鱼染翰已三十余载,依旧不脱农家纯朴耿直,随兴挥毫必激情四溢,不可遏止。因而喜好狂草与大写意画,笔遒墨润,正可相得益彰于创作雅俗共赏的“四君子”与松荷之类文人画传统题材。而今加以能诗,日后有诗兴触发书画创作灵感,前景当更可期,所以特借画展之际,写此勖勉继续努力。并祈同行方家与父老观众,予以批评赐教。更殷切期待光临本展的年轻文人画爱好者,也踊跃加入诗书画兼能创作传统的继承与保护。


洪惠镇

2024年中秋节稿于厦门大学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