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为信: 社区建筑之人文建构展

  • 展览时间:2024/12/12 — 2025/03/12218
  • 展览空间:
查看更多详情

展览前言


这个展览源自一次在河南信阳进行的社区建筑实践,也是此前在上海碧云美术馆举办的“社区建筑,如何可能?”展览的一部分。社区建筑的出现,是对城市化进程中所产生一系列问题的反思,如社群割裂、地方感与归属感的丧失等。实践中的社区建筑,不仅关乎物理空间的建造,更是人文意义的建构。这一过程中,人文建构的行动,包括地方调研、艺术驻地、城乡互动、风物梳理、展览策划等,几乎与空间设计的行为同时进行,并在建筑完成之后,持续参与社区关系的生产。
将公共厕所、垃圾中转站和废弃的售楼部等公共空间,用城市书屋的方式重新改造和激活,基于可持续的设计、筑造和社区关系,尝试营造集书店、图书馆、展厅、店铺、茶空间、咖啡室、社区服务站、公共客厅、共建花园等于一体的城市文化共同体。
作为此次实践的城市:信阳,在文化地理学的意义上颇为独特。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也是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一半米饭一半馍”,拥有独特的自然地理。鄂豫皖三省通衢,荆楚文化、中原文化、吴越文化在这里交汇,形成包容的风土人情。
从地方文化出发,从自然生态出发,借助方志这个贯穿古今的在地经验体例和地方知识框架为方法,人文建构展以“山河为信”为线索,挖掘信阳既为人熟识又令人惊异的一面。“为”,强调“成为”,即山河与地方的相互成就:山河有信,山河为证。
基于此,展览涉及地方风物、自然生态、茶韵食味、民俗民艺、城市记忆、乡村建设、故土根亲等。关注历史,更加关注今天的活态与传承;关注文化,更加关注今天的人居与生活。与此同时,邀约摄影师、设计师、艺术家等参与共创,展现地方文化与自然生态的新风景。
每个主题作为模块化展览单元,将巡回在城市书屋分布于信阳不同社区点位的展厅,给居民就近提供丰富内容的过程中,持续与社区互动,新的更多公共参与的内容随之补充,成为一种“行进中的展览”。

芬雷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