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成的内省“笔记”

  • 展览时间:2013/08/10 — 2013/09/10841
  • 展览空间:像素艺术空间
查看更多详情

  可能与长期在画院的工作经历有关系,我喜欢走进艺术家工作室,细细阅读工作室里所看到的一切,与艺术家面对面地对话交谈。我一直认为艺术家工作室对于艺术家个体来说是他们的“内空间”,富于个性内省特征的创作原创地。在这里,根据工作室主人的喜好习性,随意摆放悬挂着经常使用的各类物品,包括平时翻看的书籍、画册,创作手稿、速写本,未完成的画作与草图,还有独具特色的茶具器皿等一些日用品,以及完全属于个人使用的调色盘和画笔……

  如果今天还有人在繁忙奔波的事务中可能为了一件艺术作品稍停留一会儿,愿意去认真观看它、欣赏它,我诚恳地提醒相比阅读一篇艺术批评家的评论文章或策展人相关发展趋势走向的审势观察文稿,艺术家工作室现场从一个角度更真实、更自然地提供了当下艺术创作信息,《未完成的“内省笔记”》是关于曹阳、王崇学、李建勋等三位画家工作室的开放展览,和许多艺术社区开放工作室活动不同的是,它以主题展览形式把工作室的开放平台搬到了展厅里,有意识地放大突出了工作室里的部分手稿和照片,希望以当代陈列方式再现工作室的自然个性生态。

  自21世纪初以来的10多年间,“多元化”与“个体经验化”这两个早已经在20世纪末被议论得烂熟的概念开始深层次地渗透在所谓“艺术圈”的各个方面,也开始日益深刻地挑战我们艺术界许多习以为常的规矩和传统艺术理论系统。就艺术家创作实践而言,个性创作的要求不满足于停留在探讨风格化形式化的表面语言特征,所关注的话题渐渐转换为提醒回归个体内在内心,追问个性经验方式和个性生命生活生存环境:生活在那里,遭遇到的问题在那里,个性的兴趣和心理感悟在那里,艺术创作的可能性也会发生在那里。

  随着观看《未完成的“内省笔记”》展览,浏览曹阳、王崇学、李建勋的一些原本应该压放在工作室里的部分手稿、图片和他们最近的新作,我们感受到了三位艺术家个体生命鲜活力的原创气息,也因此自然而然地引发思考如何面对当下喧哗的艺术时尚,如何看待回归本土传统发展过程中的东方艺术潮流,如何理解艺术家工作室里的创作生活与艺术市场的价格排名榜……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