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板如歌——徐立承油画作品展

  • 展览时间:2024/12/01 — 2024/12/15229
  • 展览空间:衡阳市美术馆
查看更多详情

徐立承的艺术


在我的朋友中,徐立承是属于真爱画画而又不乏才情的那种。我们见面不多,但凡有他的消息,十有八九他都在某地画画或在画画的途中,每次见面聊的也基本是画画的话题。除此,我还真不知他是否还有别的爱好?

近年,徐立承佳作频出,参加了不少全国性的大展,也参加了一些重要的艺术活动。我想,重要的不是参展和活动,而是在于这些年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精进。

徐立承近年的作品,思路开阔、题材丰富:人物风景、天南地北、春夏秋冬,他都有涉猎和表达,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进而总结出了自己的方法论。他的作品无论写生还是创作,基本都是"先于构思,从构成入手,主体切入,形色相发,循序渐进,繁入简出而求气韵生动"。无论作画时间长短,他都力求画面的流畅感和鲜活度;也无论是画人物还是风景,他既不会如实描摹对象,也不会将对象演变为抽象,而是将其提炼为具有造型意味的色块、线条、或由点线面共同组合的图形,使之"既象某物"又能贴近画面秩序从而浑然一体,这与他早年对中国画研习的经验转换是分不开的,这也是徐立承绘画对写意精神追求的根本所在。另外,徐立承对弱化画面的透视空间、视觉景深和对画面平面性的处理,这都表明了其对于中国传统艺术观和方法论的借鉴和当代转换与实践。如:《九月的港口》《七月的风》《人间三月》等作品,他都借助于画面中己转化为点线面的人物、植物、房屋、天空等物象,有意弱化空间表达,而着力借助有规律但又不失变化的造型结构,使画面产生视觉形式上的新秩序进而产生视觉的新鲜感甚至是陌生感,从而充分展露了他对于形式的敏感和才华。 

徐立承作品的另一特点是摒弃了对自然色彩和造型的直接描摹,而更加关注于画面秩序的建构。因为他清楚,秩序是构成绘画形式的重要因素。画面形式诸要素之间为了形成和谐的视觉关系,存在着某种形式的组织方式。这些和谐有序的形态符合人们视觉感知的心理需求,其中色彩的主观处理和造型夸张变形对于画面秩序的建构尤为重要。在长期的绘画实践中徐立承意识到这点的重要性,同时也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如:《海之魂》《风景系列01》《且听风吟》等作品,渐趋单纯的色系蕴涵着丰富的色彩倾向,画面造型也因为形式和秩序的需要而自由发挥。表达中他不 羁于对象固有的色相和写实的造型,无论人的皮肤还是动植物的原有色彩,他都是根据画面视觉和情绪的需要主观取舍处理。他常以小面积、对比强烈的色块来形成画面节奏,造型也大胆夸张而疏密有致,轻盈明亮的色块与粗砺凝重的色彩穿插呼应,使得整个画面有如音乐般温情细腻而又变化多端。清代画家方士庶在《天慵庵随笔》中说"因心造境,以手运心""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这应是徐立承面对画面处理的追求和所循之道吧!

最后,我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一段话与徐立承共勉:"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期待徐君来日艺上高楼,登顶高峰。

                                

黄礼攸

湖南省画院副院长、湖南省美协副主席、湖南省油画学会常务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