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生长•李宜懋

  • 展览时间:2015/08/29 — 2015/09/10686
  • 展览空间:博瑞·创意成都B座2F
查看更多详情

  时间过得太快了,眨眼间,新一季的“成都商报青年艺术家扶持计划”的系列展览又要开始了。

  2014年4月21日,成都商报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在当日当时可能仍籍籍无名,但却具有艺术潜力的艺术新人,出资100万元推出了“成都商报青年艺术家扶持计划”大型公益活动,从265位报名者中选拔出了10位有潜力的青年艺术家,为他们逐一举办了高质量的个展,雷巧武、郭典、陈曦、骆莉、郑越、且一可、杨阁、马勇、张璞一、邓远清共有123件作品被藏家收藏。成都商报不仅兑现了全部承诺、全程报道了整个活动,而且活动的组织执行方——岁月艺术也以收藏10位青年艺术家77件作品的实际行动,兑现了对青年艺术家和社会的承诺。圆满的结果,增强了成都商报继续推进此项公益活动的信心。

  今年,成都商报再次出资,为参加新一季“扶持计划”青年艺术家们完成重要蜕变:印制画册、制作宣传片、举办个展或双个展、制定媒体推广计划,对他们进行全方位包装推广。3月28日,“扶持计划”以“小满———2015成都商报青年艺术家扶持计划启动仪式暨2014回顾展”在博瑞创意成都大厦的岁月艺术馆开幕的方式,拉开了今年的选拔大幕。

  “2015成都商报青年艺术家扶持计划”仍然面对出生、生活、工作在成都的青年艺术家展开一个月的报名,与去年直接由评委从报名者中优选出10位获选艺术家不同的是,今年的选拔是由10位评委(油画:何多苓、郭伟、罗发辉、王承云、王奇;国画:刘朴、叶瑞琨、吴永强、陈承基、赵莉)从121位报名者中先选拔20位初选入围名单,为这20位初选入围者举办一场群展——“2015成都商报青年艺术家扶持计划初选入围展”。“初选入围展”是去年的“扶持计划”中没有的一个环节,这是评委们在一起评审过程中讨论出来的。为什么要增设这个环节,评委们的考虑如下:首先,无论是国画还是油画,在激烈的报名竞争中能跻身前十,已属不易,我们愿意给这些初选入围者一个集体亮相的机会,以示褒奖,以示点赞;其次,我们希望能通过这个展览,让社会大众欣赏到初选入围者们比较全面的创作面貌。

  在举办20人的“初选入围展”的同时,他们的个人简历和部分作品被放上成都商报官方微博并开通投票和转发渠道,由公众进行“海选”,在7天时间里,获得最多投票和转发的两位青年艺术家直接入选成都地区的10人优胜名单;没能在“海选”中获胜的其他18位,由评委在入围展的展览现场逐一看画、比对,最后筛选出8位优胜者。

  成都地区的10位优胜者:李宜懋、荣建文(直通)、马丽、姜威、康以维(直通)、熊璇、董津金、赵文静、吴越、叶莹。

  另外一个与去年的“扶持计划”不同的地方是,今年的“扶持计划”不仅保持了在成都地区选拔10位青年艺术家的规模原有模式,成都商报还与四川美术学院合作,增设了四川美术学院选拔点并优选出两位川美的年轻艺术家,分别为他们在川美和成都各举办一场双个展,借此扩大“扶持计划”的影响力,发掘更多的优秀艺术人才资源。作为当代艺术家的重要原创基地和艺术家摇篮,“川美专场”令人期待,“10+2”的模式无疑是青年艺术家扶持计划的再次创新。

  在川美,以庞茂琨老师任组长的评委会从35位报名者中优中选优,梁旭、彭方山两位青年才俊过关斩将,最终胜出。

  今年的“扶持计划”报名时间仍然持续了一个月,总共有121人报名竞争,报名人数只是去年的一半。评委们在评审作品时发现,报名者的平均专业水准要好于去年。我们分析认为,或许是去年的激烈竞争和评委们高要求、严评审的把关,让不少自认离最终胜出尚有差距的青年朋友们望而却步了。希望这些在今年没有前来报名的青年朋友们够继续努力,明年能够踊跃报名参加竞争。

  每位青年艺术家的成长过程都是他或她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艰苦的时期,压力大,艺术生存能力弱,非常容易被时代的浮躁裹挟而去。成都商报从去年开始推出青年艺术家扶持计划,首先是希望给青年艺术家提供一个向社会全面展示才华的平台,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更多的则是想营造一个关注、关心、引导青年艺术家健康发展的奥论管道。我们盼望能在助青年艺术家一臂之力的同时,让青年们也从这个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什么样的方式才更适合你自身的发展。

  报名、评审、网上展示、办个展、出画册、媒体大篇幅宣传,这些都仅仅是过程,是手段,是外部力量。青年艺术家们真正要潜心下来做的事情,应该是不断地创造,不停的创作,用作品为自己代言。

  现在关注青年艺术家的项目不少,我们希望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能够使“成都商报青年艺术家扶持计划”成为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一个。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