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粗看艺术家王凝慧的作品,你会以为这是一个完全诉诸科学和理性的思维游戏。不管是概念层面的,太空探索、数学与几何、高科技研究、古代历史、艺术与文化、陨石雨、沙漠与化石,或是这些图像的内容,微观扫描陨石的横截图,NASA的档案图片,它们深入物质的细微内部或是宇宙的遥远深处,透露着精确与晦涩。然而,她又将各种手工技艺融入作品中,如通过在湿法火棉胶玻璃板上利用光学现象显影能够折射光线的晶体,或是在作品表面细致地贴上银箔,让作品的颜色可以随着光线而变化,因而摄影回归了物质性,并与极致理性的概念发生碰撞,让观众即刻间就可以完成从思维转换到感官的切换,进入到那个无边的时空当中。“我们越往宇宙深处看去,看到的时间就越久远。”尤其在观赏《无题》(2018)这一系列镜面作品时,因为观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自己的倒影以及周围的空间,唯有仔细观察,才能隐约辨认出那些星球的模糊轮廓,让人仿佛置身于航天器与相机的内部,进行了一次地外探险。
除了同时具有计算机科学、国际关系和艺术的专业背景外,王凝慧还参加过专业的瑜伽教练培训。因此,她的作品还具有不可忽略的身体性,行至人迹罕至之地搭建装置、扛着沉重的16毫米胶片相机拍摄,《无题》(2019)便是她在北极的蓝粉色天空之下,意识到太阳并非一盏可以打开和关闭的灯,第一次观测到了地球的曲率带来的影响。《无题》(2014)拍摄的是倒立着的瑜伽修行者们,经过后期处理,他们又被倒竖起来,显得整个身体悬垂而下,仅有手掌平贴在天花板上,这部作品通过身体的反应直观地展示了万有引力带来的影响。
王凝慧花费数年思考关于人类与外太空之间自古以来的缠绕,在《角锥体和抛物线》系列中被逐步揭示了,《⻆锥体和抛物线-I》和《⻆锥体和抛物线-II》 “想象了几何形状如何作为进入平行世界的入口。代表用于收听天体发出的信号的现代射电望远镜的抛物线,以及祭司用来与人类领域之外的力量进行交流的古代玛雅金字塔的⻆锥体,都可以被理解为过渡到其他宇宙的方式。”《⻆锥体和抛物线-II》 中,这种叙述进一步深入到更为个人化和行为化的体验,艺术家邀请观众去看她在加州沙漠中搭建的用于倾听宇宙的装置。《⻆锥体和抛物线-III》则转向更为私密的家庭历史和更深入的个人情感,探讨了艺术家对地外探险的痴迷之源。对她而言,人际关系所带来的交易感让她困惑,而月亮、太阳和宇宙的永恒存在,以及它们对世俗琐事的漠视,给予了她一种安全、慰藉和避难。
在王凝慧的作品中,摄影成为一种拓展视觉界限、拓展人体外延的媒介,探索了地球和外太空之间的间隙空间。“地球朝太阳坠落却擦肩而过”,描述了万有引力如何影响地球在围绕太阳运行时沿着一个弯曲的路径运动,就像地球不断在“下落”一样,这句话无可辩驳同时又诗意癫狂,就像《角锥体与抛物线II》中雪地摩托仪表板后面拍摄的一段漫长的颠簸旅程,如同夸父追日般在不断地朝着粉蓝色的太阳的方向坠落。她以批判的视角,审视了超越人类常规认知尺度的世界,以引领观众转换视角,从更广阔的维度重新思考我们与周遭世界的关系。在当下这个分裂和两极分化的时代,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挑战,将自己置于宇宙的大背景下,可以对我们的集体经验有一个更具包容性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