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森林,诞生生命/产生疑惑:曾朴·方凯双人展

  • 展览时间:2024/10/26 — 2024/11/26170
  • 展览空间:问象艺术空间
查看更多详情

一座森林,诞生生命\产生疑惑

——观方凯、曾朴的绘画


面对科技艺术的崛起,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在艺术领域中的运用,当下的绘画无疑处在了一个危机的时刻。艺术家们历经多年的训练、思考以及绞尽脑汁后创造的图像,人工智能在瞬间就完成了。于是,一个问题出现了。正如很多其他行业正在发生的情况,艺术家特别是画家们,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嘛?这个问题至少在今天的答案是否定的。绘画不会死亡,虽然它的影响力被削弱了,但它仍然会延续和发展下去。其实,绘画死亡的论调,也并不是今天才出现的。早在摄影技术发明后,绘画会被取代的观点,就不绝于耳。但直到当下,绘画仍然是艺术创作形式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当然,它不再是当下大型展览的宠儿。那些预算充足的展览,更喜欢使用大型装置与科技艺术,它们带来的视觉刺激和艺术景观,远远强于绘画给普通观众带来的震撼与视觉享受。而前卫艺术家们,也更喜欢使用行为或者行为、摄影、影像结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更为立体、直接的艺术方式,比绘画能够更为直接和强烈的呈现这些前卫艺术家们的激进观点。


不过,无论是科技、大型装置还是前卫艺术,它们始终无法成为人们普遍而便捷地表达情绪、呈现内心的艺术方式。除了材料易得、制作方便外,绘画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日常生活的链接,是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比拟的。正如当下,人工智能还无法取代人类的情感,正是因为人类情感的复杂、微妙和高频波动,它并没有一个严密而完整的逻辑。而绘画对直觉和情绪的把握,使得它能够与人类情感的这种复杂性做到高度契合。也让它在当下这个由钢筋混凝土与数字信息构建的冰冷世界森林中,成为了人类面对外部世界,保留内心平静的精神武器。它保留了人性的温度,也保持了作为人的个体尊严,方凯与曾朴的绘画就是这样的例证。

方凯的绘画总是以深色为主,画面上的颜料因为反复堆积,显得厚重而又深邃。他在生活中,并不是一个善于言辞的人,但内心极为丰富与细腻。外界的变化,对他总是形成一种压力,他不断尝试想要与日常保持一定距离。于是天空中的闪电、森林中的植物、黑夜里的动物,成为他作品中的常客。当然身边的朋友、关系紧密的人,也是他经常创作的对象。只是,他并没有通过这些形象去记录普通的日常,而是希望以此展现隐秘在这些普通表象之后的思想暗流。正是这些类似神秘主义的暗流,一次次将他拖向精神深处,带他进入茂密的思想森林。他在这里,通过一次次搏斗,一次次挣扎,获得了灵魂的解放和自我谅解。并在高度具像化和现实化的世界中,看到了人性的灵光。



对城市边缘年轻人状态的关注,是曾朴绘画的母题。面对越来越强大的城市森林,年轻的生命总是处于一种游离状态。对生命本质意义的追寻已经被年轻一代放弃,当下的、瞬间的、即刻的,成为时代的新潮流。并且对宏观的警惕,也导致了多元化和个体主义的崛起。确实,无论是消费主义的喧闹、还是科技带来的社会高度更迭,使得当下已经处于了一个躁动不安、未来无法确定的时代。这样的生活给年轻人带来活力的同时,也带来迷惘和目标的丧失。他们更愿意相信个体是真实的,当下是真切的。而曾朴通过画笔,将这些时代青年的面孔,更加强烈和艺术化的展现了出来。当然,这些表情、姿态、色彩不一的年轻形象,也寓示了我们生存的生活森林,虽然问题重重,但确实已经是一个平民化的世界、一个多元感知被尊重的世界、一个更为独立和个体化经验的世界!

对于方凯和曾朴,绘画已经成为了他们一种生活的方式,一种对抗日常和关照生命体验的特殊方式。无论是科技的震动、还是经济的起伏,他们都会坚持使用绘画去记录当下,去感知未来。并且,他们也试图用艺术中的人性温度去战胜人间的残酷、去抵抗经济的桎梏、去冲破科技的牢笼!虽然最终这种对抗可能是徒劳的,但这样的方式,为那些在当下的社会森林中苦苦挣扎的心灵,提供了另一种生存与思考的方式!


文|李国华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