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色:朱莉燕个人艺术项目

  • 展览时间:2024/10/26 — 2024/12/25235
  • 展览空间:
查看更多详情

朱莉燕:从牡丹亭到奈花园

文/洪隐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牡丹亭》


朱莉燕是一位有园林意识的艺术家。她如痴如醉神游于历史和经典文学中如梦似幻的园林桥段,随心随意生活在四时鲜活的“奈花园”中,并善用大漆、岩彩等天然材料持续创造着心中的园林景致,辅以日常水墨书写古人精辟诗句,信手拈来便是亭台楼阁的对仗楹联。

譬如其作《梦回牡丹》即见古今女子演绎穿越场景,现代与古典精巧碰撞,传记和传奇妙然交织。朱莉燕是福建邵武人,祖籍恰是汤显祖的故里临川,一纸烟霞弥漫古今,想来都是性情中人。天赋的感知力在日复一日的勤勉自修中打磨显现,朱莉燕的大多数作品所示,花是园中物,人在园中游,青鸟园中栖,鱼憩园中池,小花园可见大天地,方寸画作别有桃源洞天。而《游牧山海》等大山大水的作品则是更大尺度的园林,进一步承载着她的东方情怀。


“国色”是一个机缘巧合的艺术项目,有展览也有艺术家驻地体验的互动,以“国色”为题,概因朱莉燕的“花”与“女子”两大类描绘对象,园中真国色,国色天香姹紫嫣红,国色天姿千娇百媚。自朱莉燕日常生活与创作交融的“奈花园”,到“国色”项目的发生地首开·国仕府的“观澜书院”与首开君澜温泉酒店,所在地乃是历史积淀深厚且人才辈出的螺洲古镇,此地别称百花仙洲,螺女传说流传至今。首开“观澜书院”借引自螺洲的“观澜书院”,原为明代林氏三才子读书之地,曲水观澜,耕读自娱,寄情山水。“奈花园”与“国色”演绎空间的交融并置,是朱莉燕艺术创作的延展与尝试,也是其园林意识呼应历史场域的观照和对话。

螺洲古镇在乌龙江畔,对望五虎山,江流滚滚山雾霭霭之间依稀可闻龙吟虎啸,陈氏五楼中的沧趣楼外鱼池假山凉亭花草树木,正是典型的中国庭园风貌。更值得纪念与致敬的,是陈氏五楼曾经的主人陈宝琛,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1885年返乡后20年间创办了30所学校,且支持夫人王眉寿创办女子学堂开创时代先河,一纸血泪《与妻书》林觉民的夫人陈意映即是女子学堂的学生。陈宝琛修亭建园,也如当年汤显祖建玉茗堂(内有揽秀楼、清远楼、毓霭池、金柅阁等), 其作《玉茗堂四梦》便是传世《临川四梦》。朱莉燕的“奈花园”可谓异曲同工,生活、读书、会友、创作皆在其内,琴花书画茶酒猫,起心动念似微醺。



再往回看更早期的作品,朱莉燕的园林意识早已被唤醒,譬如《水漾系列》的少女与荷叶、《忆夏系列》的女子与莲蓬,既见当代时尚,亦有古装扮相,近来的《诗经花草》系列将情致带回更为古老悠久的中国,《诗经》虽未直接出现“园林”二字,但其中所述,常见“园林”,比如《大雅·灵台》描绘的“王在灵囿,鹰鹿枚伏。麀鹿灌灌,白鸟篙篙。王在灵沼,砖切鱼跃。”朱莉燕择其一花一草,为画为承,成艺成器,将艺术纳入生活之中。古老而历久弥新的大漆材料的温润与真诚,恰到好处地呈现朱莉燕园林意识的外化。朝飞暮卷,云霞翠轩;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姹紫嫣红开遍。不妨经由“国色”,邂逅朱莉燕的园林意识,一起游走奈花园,一起梦回牡丹亭。


季秋朗月遍照时

写于半饮堂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