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亮 : 冷门绝学

  • 展览时间:2024/10/15 — 2024/10/15336
  • 展览空间: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查看更多详情

冷门绝学


当代绘画跟“冷门”与“绝学”好像没有丁点儿关系。这个专有的名词,冷门到常常只出现在研究性机构的红头文件里,去鼓励更多的学者在冷门学科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有所成就。我也不知道绘画在这个时代能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有人说绘画死了,有人说绘画即将被替代,有人说绘画在艺术媒介爆炸的时代就是表达的局限。艺术开始被划分阶层,想象力也被划分了阶层,还有可怜的展览政治。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绘画好像以“少数裔”的角色又重新回归到双年展的舞台,证明的却是“全球南方”的正确。绘画看似占领了整个威双的花园展区,又恰恰证明了自己才是双年展的外人(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主展命题为“处处都是外人”)。绘画正与时代及个人进行着一段貌合神离的假性亲密关系,我们怀着一种跟绘画无关的目的去绘画,绘画成为了一项需要结“尾款”的工程,成为一个只需说服别人无需说服自己的故事,成为了诗歌、哲学、新闻的漂亮图注,或是一次不需要深度思考的脑筋急转弯和拼图游戏。


我们便是要在这样一种语境下去谈申亮的绘画,或者去谈申亮的绘画处境。回到成功学意义上的成功绘画,第一需要画家的身份,第二需要难度适中的观念,第三需要一种可被定义为成功的参照(市场和位置)。如果这三者在申亮身上都无法获得精准的对应,那画家所怀揣的冷门绝学到底是什么?——申亮在用手绘画!这看上去是句废话,因为绘画的人几乎都在用手绘画,但好像又没有。手是身体的延伸,是靠身体性落在各种材料上,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但很多流行的绘画恰恰缺的就是身体性。用身体去对抗图像与文本,对抗的既是当下绘画的特征,同样也是当下绘画的毛病。

在信息社会之中,看见、找到、获取变得更加容易,绘画在这样的背景下看似能开辟了一条条的小道,却又在大数据与核心艺术资源的双重规训下回到了一条主干道上。所谓的风格在路上撞了车,观念在路上撞了车,阐释也在路上撞了车。甭管新手或是老手,在有目的地的高速公路上,终究逃不过拥堵的命运。“拥堵”则成为了当代绘画最重要的景观,大家为了一个目的地,而不是沿途的风景。“慢吞吞”的申亮没有挤在这条高速路上,因为看不见他绘画中明确的目的地。申亮不是依靠绘画去“到达”,更不是迎合资源的一种有序状态。漫无目的的创作,漫无目的的生活。就像初学绘画,且拥有画笔的孩童,只是因为“手痒”而不停地涂抹。不分材料,不分对象,不分媒介与载体。矛盾与暧昧在申亮那里都有,颜色上的,笔触上的,情绪上的。哪怕只有一个人存在的画面,似乎也能感觉到一种即将来临的冲突,或者一次猝不及防的笑场。面对一本正经的创作,申亮的绘画有着一种独特的“慵懒”,就这么自然而然的流淌出来。如果慵懒也是一门绝学,申亮的内功心法有三,其一是在历代老物件中习得“随形而作”;其二是从传统书画中习得“宁拙毋巧”;其三是在刷屏时代中习得“半秒真实”。三种状态在内部不停地对抗与和解构成了申亮作品中的“慵懒”。



在俗世间中看花花世界,这是我认识的申亮,在花世界中冷眼旁观,这是我认识的作品。申亮有手,眼中有光,对于一个画家,这也就够了。

林书传

2024.10.2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