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当代绘画的考察中,艺术性格因素也是我们所关注的内容之一。在当代绘画界,一种新生的艺术性格引起了我们注意,这种性格摆脱了传统内向自足的惰性,同时突破了近现代的市民趣味和准政治学趣味,为今天的绘画艺术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敏感的天才属性。我们一直希望在当代艺术界看到一种开放的文化身份、开放的形态特征,同时又是真诚、敏感的绘画实践方式——这就是我们所期望的新的绘画性格。艺术的价值是以性格为前提的,不纯净的艺术可以是社会学的附庸,可以是商业产品,但它无法形成一种值得注意、值得尊重、值得引发艺术审美灵感的艺术性格。当然性格也是环境的产物,但是,要看这种性格是主动还是被动,主动的艺术性格不仅能全息地感受到环境的刺激,同时也能敏感的条件反射。这种新生的性格在新的环境中产生,它在新的环境中显得敏感、活跃。
在一定意义上,“新绘画”代表了中国架上艺术新生的文化性格,比较集中地体现了语言方式的自反精神,同时也体现了针对意识形态囿限和权利话语的反对精神,它适合于今天这个充满对立、抗辩的现实文化环境。这种艺术的直觉和情绪值得关注,它不是被动的承受了这个现实环境,而是以自身创造活力影响着我们的文化环境,改变着我们艺术思维方式甚至价值取向。从这个意义上考察我们当代绘画,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支致力于语言形态和反常规、反传统惰性、反主流意识形态的力量,并逐渐赢得了文化上的认可和支持。我们还将一如既往的支持这种新生的文化性格,如果不是盲目乐观,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在中国架上艺术领域将看到一种成熟、开放、充满创造的灵性和哲学品质的美学性格。此次展览大致就是基于这样的目的做的田野考察,选择了国内1970后、80后具有实验性质的十七位艺术案例。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