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N CHENG YU XIU
金秋时节,桂花飘香,伟大祖国迎来了七十五周年的华诞。举国欢庆之时,成都文殊院空林书画院成功举办《锦城毓秀》王三礼中国画展。
近年国画界风云变幻,两大绘画理念颇受非议:一者唯恐不工,失却自然之趣;二者以素描取代国画造型,忘却意象与笔墨之精髓。于是乎,“中国画在哪里”的异声四起,令人深思。
众所周知,笔墨乃中国画之灵魂。习画之人,无不于此狠下功夫,以求笔墨之精妙。一幅画之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笔墨之熬炼程度。历代大师如八大山人、石涛、吴昌硕、齐白石等,皆以卓越之笔墨,铸就难以超越之艺术高峰。他们学问高深,且皆为大书法家,“以书入画”已成为不二法门。书法根基深厚者,落笔自然与众不同,独具风采。
三礼早年研习书法,后涉足绘画,故落笔自得法度。初入我门所作花卉,便让我惊叹不已,赞其为“天才也”。曾记,有年随我至海南度假,他抓紧时机学习,几乎不外出观光。月余时间,笔耕不辍,成绩非常显著,进步神速。此番经历,奠定了他日后花鸟画之格局,亦影响了其绘画生涯之发展。
三礼学画勤奋异常,外出写生时总是早早提笔挥毫。他每次呈画于我,皆是一大捆。近年他特喜画山水,亦下了不少功夫。因其有写意花鸟之功底,所以一落笔,功夫便自显其中,耐人寻味。其个人风貌已然体现,此乃十分难得之事。追求个人特色,树立自我面貌,乃每个画家毕生之追求。而三礼迅速找到了自己的笔墨语言,此乃可歌可贺之事。后他又师从范扬先生,研习山水画,使其山水创作更加完善。(范扬先生曾任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中国国家画院博士后导师等职务)。
三礼之山水画,个人风格突出,未见与他人有相似者。他重挥写、重笔墨,毫无娇柔造作之气。挥毫自如,大可数丈,小则盈尺,皆有一气呵成之感。作画最怕障碍,因障碍可影响智力之发挥、笔墨之畅快。观三礼之画,让人深感无拘无束。
三礼长期服务于文殊院,以笔墨寄莲心,绘事抒高情,与众多德高望重之僧侣为师为友,浸染了超凡出尘之情。作画最忌小气,三礼之画,干净利落、笔墨清新,俨然一种淡然脱俗之气。他的作品中,有一股道不明的禅意与不落尘俗的清净。细观三礼之画作,可知他并非走市场之路,迎合大众之通俗画风。我们可从其作品中领会到他对人生之追求:笔墨随心、境界随情,表莲心于画意,寄生活愉乐于丹青之中。
此次展出之作品,只是他冰山一角。但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他对艺术之深刻认知。他在寻找一个自我之境界,不求闻达于世俗。我们也衷心祝贺他,通过这次展览,能感悟更多新的事物,更上一层楼。
于西岭雪山 云华村 息心山房
2024年9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