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的深处——具象表现绘画十五人邀请展

  • 展览时间:2024/09/28 — 2024/11/18246
  • 展览空间:金谷里
查看更多详情

序言

(文/王月)


“具象绘画”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可从绘画理念和表现语言两方面来定夺。从美术史的角度看,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中叶大多数画家在同类型的绘画样式下创作(古典写实手法),故油画技术的高低决定了画家作品优劣,以及个人艺术风格的实现程度。直到印象主义之后画家们才各自在所创立的绘画样式支持下,研究发展自己的绘画技术,以便更有效的表达自身创作理念和对时代人文的关注。当下的画家们常常正视、关心现实且把周遭的现实生活作为创作的源泉,但并不试图对现实作一种直率、逼真的表现,而多采取的是象征、隐喻的手法进行描述。在画面中具体的现实往往化身为可激发人们某种联想的重构的“现实”,同时观者仍可通过重构过的艺术形象领略到具体现实的存在,并能够区分艺术形象虚构和现实的双重性。所有被主观融合的物象以一种新的“现实”出现在观者面前,从而产生传统写实手法难以呈现的艺术效果。

画家们善于敏锐及时地捕捉到现实生活中可激发我们创作热情的原始材料,继而展开虚构、幻想的翅膀,去塑造出能折射个人审美旨趣和精神家园的形象。因此有目的地对生活原始材料进行择取既符合艺术家个性的需要,也与其艺术风格相适应。比如有些素材只能用某种相应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换一种形式则无法得到最优解;有些素材虽适合用绘画形式来表现,但却无法进入到某一个画家个体的绘画样式之中。由此看来,一方面要为眼前素材所感动,另一方面又要在有价值的素材中择取你的艺术所需要的,创作的空间实际并不宽泛。这些素材可能是一个完整的事物,可能是感官上某种一现即逝的触动,也可能来自梦境中的幻觉。偶发因素、生活体验、视觉经验三者结合构成了所谓灵感。这种灵感时而很完整,时而支离破碎伴随着荒诞。将各类灵感融汇进创作中,可为作品增添许多“具象”之外有感染力的东西。当然,仅靠灵感创作是远不够的,在多种绘画形式并行的时代具象绘画归根结底还是对物象相对直观的表达方式。无论理论家、批评家们如何玄虚,具象绘画仍绕不开对造型、色彩、节奏、构成、材料技法等等一系列元素的关照和运用。特别是灵感不是随是随地都在发生,而艺术创作却是在不间断进行,那么就更需要依赖理性的分析或经验对这些元素给予重组,将支离破碎的灵感和生活体悟进行创作转换。这时朴素的绘画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当表达能力不够时,就难以将纷繁的情感体验融汇进作品中,表达能力的不断加强,才能使这些平日积存的生活体验和灵感被成功激活并相应择取继而强化表现,最终使自身感受到的“真实”在作品中得以实现。

本次联展的十五位艺术家用各自的匠心之作带给我们属于他们对这个时代的体验和认知。他们通过具象表现的手法从不同的角度对当今社会现实、文化以及审美理想进行表达,赋予作品思想、艺术、人文、历史等多重价值;在创作中娴熟运用传统具象语汇的同时产生与历史感观的明显差异性,呈现出他们个体独特且强烈的审美特质,对所处社会的人文关怀、人性生命的终极思考及对人类与世界之关系的揭示和反思。在此预祝“视觉的深处——具象表现绘画十五人展”圆满成功!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