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会--中国书画名家邀请展

  • 展览时间:2014/04/28 — 2014/05/07908
  • 展览空间:中华世纪坛
查看更多详情

    三十年前,中国的改革开放,让这个历经沧桑的文明古国焕发了新的活力。在主动走出国门,放眼世界,积极了解世界文化、增进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形成了中西方文化及传统与现代意识相互碰撞与交融的文化新格局。

    随着政治经济格局与文化语境的巨变,很多中国画家将艺术创作拉回到个体的生活经验中来,打破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一元化创作模式,呈现出了更为多元化的面貌。一部分“专职”画家继续在新中国以来所建立的“小传统”上向积极探求,以主题绘画的方式歌颂改革开放后国家繁荣富强、欣欣向荣的新风尚。同时,那些曾经被视为与崇高无关但却同样真实有趣的生活细节,那些不携带阐释意义但更加赏心悦目的绘画形式,逐渐被大众接受和喜爱。

    创作观念与方法的转变,会引发题材的突破,而这又将带来对创作语言的再发现。自“新文化”运动以来,被引进并提倡的“科学写实主义”,在相当一段历史时期内起到了“改良”中国画的作用,让中国画重新面对现实生活,从而摆脱了清初“四王”等“正统派”的窠臼。以素描为造型基础,提高了中国画画家的造型能力与艺术表现力,出身于艺术学院的画家对此受益良多。而上世纪八十年代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画家在“八五新潮”的影响下,他们摒弃了绘画中的文学性,强调传统书、画中的抽象因素,并将此视为探讨中国“现代艺术”的一种途径,取得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也是当代中国画多元化发展中的一种取向。

    在与西方文化碰撞的过程中,也不曾间断地出现对于国学的热捧。应当看到,“国学热”不是对于传统文化中某一家、某一派学说的再认识,而是在国际化的大语境下对于自我文化身份的再思考。走过这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当我们再次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时,就不得不再审视这五千年以来所积累的“大传统”。厘清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在相互尊重、了解的基础上,保持彼此价值观念上的独立,这种文化态度反映在中国画创作中时,就出现了一批坚持传统,“以复古为革新”的当代文人画画家。我所说的这类画家是一个广义上的界定,他们或从专业艺术院校出身,继而回归传统;或直接受家学影响,对传统耳濡目染,并终身致力于此;或者也可从身份上界定,称其为当代的“文化人”。他们或来自于演艺圈,或来自于其他专业领域,在功成名就之后,寄情于书画。这也是此次参展画家的组合基础。

    “群英会·中国书画名家邀请展”,顾名思义,就是汇集了中国当代涉足中国画领域的“各路英豪”,这些参展艺术家及他们的作品代表了中国画在当下发展中的多元和繁荣景象,是一次高水准的集中呈现。“群英荟萃,蔚为大观”。祝愿本次展览成功举办!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