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严中国画巡回展

  • 展览时间:2014/11/24 — 2014/11/28724
  • 展览空间:恒庐美术馆
查看更多详情

评方严中国画

文/徐建融  甲午初夏于海上长风堂中


  方严君的画是传统的。今天,号称传统的画家之众,已一点儿不输于以现代、当代为标榜者,但真正契入了传统精义的则并不多。方严正是其中之一。

  什么是传统?潘天寿先生的两段话明白浅显,却又攫尽奥秘:

  “画事以奇取胜易,以平取胜难。然以奇取胜,须先有奇异之秉赋,奇异之怀抱,奇异之学养,奇异之环境,然后能启发其奇异而成其奇异。如张藻、王墨、牧溪僧、青藤道士、八大山人是矣,世岂易得哉?”

  “以奇取胜者,往往天资强于功力,以其着意于奇,每忽于规矩法则,故易。以平取胜者,往往天资并齐于功力,不着意于奇,故难。然而奇中能见其不奇,平中能见其不平,则大家矣。”

  这,实际上是分传统为行家画家画,利家文人写意画的意思,本无创意,但潘先生分析了两家的难易,一方面,以客观条件论,平难于奇,而以主观条件论,奇难于平;另一方面,又指出真正的大家须于平中见不平,于奇中见不奇—这就相比于当时直至今天的大多数传统论者,仅执利家为传统,行家则不是传统至多只是落后的传统而崇利贬行的观点,可谓发前人之未发,对于传统的认识,达到全面而深刻。尤其在写意画占据了传统的话语权,潘先生更是写意传统登峰造极的大宗师,发为此论,足以振聋发聩。

  以平取胜的行家画,注重“画之本法”的“规矩法则”,以唐宋画家为典型;以奇取胜的利家画,强调“画外功夫”的“天资”“环境”,而疏于“画之本法”的“规矩法则”,以明清文人画家,尤其是写意画为典型。

  方严的学画时期,以文人写意画为传统的偏执先是在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冲击下达到根深蒂固,而后又开始在二玄社复制品的引进下有所动摇。他从两宋的院体入手,写生临摹,在真工实能的“规矩法则”上用功夫;又从明清的写意画开拓,纵心放笔,在游戏三昧的天资聪悟上涵养功夫。细数他所心摹手追过的对象,有徐熙、黄居寀、崔白、李迪、赵孟頫、李衎、顾安、王冕、林良、吕纪、文征明、陈淳、徐渭、陈洪绶、八大、石涛、恽南田、任伯年、吴昌硕等,不以成见而兼收并蓄,进而融会贯通,自辟门户。所作以放纵率意刻画精微,以周密严谨抒写疏简,工笔意写,意笔工写,“不以平废奇,不以奇废平”,于是“平中能见其不平”而“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奇中能见其不奇”而“出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什么叫“功夫在画内”?请看方严的画。什么叫“功夫在画外”?亦请看方严的画。单独一看者,今世或不乏其人;综而两看者,方严之外不能说无人,但至少不多。

  方严是备天赋的画人。有天赋难得,而尤难者在于他肯从“规矩法则”上用功夫。方严是具功力的画人。有功力难得,而尤难者在于他能游于“规矩法则”之外而用功夫。他于人物、鞍马、山水、书法兼所擅长,尤以花鸟为胜。且正当年富力强,今日之成就已如此,则假以时日,前途实未可限量。早在十几年前,我便对他十分看好,今天展示在人们面前的这些作品,正可以作为我当初评价的印证。


方严中国画蠡评

文/宋玉麟


  传统并不是一塘了无生趣的死水,而是生命洋溢的源泉。它有如一条浩荡的江河,离开源头愈远,愈是汹涌澎湃。

  中国画就是如此。创新与复古并不对立,最睿智的创新就是深入传统,化古为新。五代唐宋的辉煌过后,从元代的赵孟,到明代的董其昌,他们擎起的都不是“创新”的大旗,而是力求“复古”,是复归传统推动着中国画继续向前走。同样道理,我认为目前的中国画,缺少的不是想法和创意,也不缺少技法与材料,最缺少的是扎实地继承,是埋首传统,用诚敬恳切的态度来学习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借助于优秀印刷品的普及和各地博物馆藏品的大量开放,当代有志于画学的人只能用“幸福”两个字来形容。画人眼界渐开,对于唐宋以来最难见到的那部分经典国粹,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我们这一代在新美术思潮里成长起来的画家,也确实对传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思考,对传统的力量有了新的认识。

  但是最能代表中国人文高度的笔墨精神,在当代画坛却难以见到良好地传承—中国画是有标准的,而这个衡量的标准就是“笔墨”。为什么许多人都学不进去传统了?都不去深究“笔墨”为何物?

  我想,比起物质娱乐,首先是因为学传统需要忍受长期的寂寞,“板凳甘坐十年冷”,功效来得太慢。其次是理解笔墨太难,这需要一定的综合人文积累,不是随随便便拿起毛笔就能画出真正意义的笔墨,这必须要先通画理。最好的中国画都是有学识有学养的人才能办到的。

  在继承古人精华方面,于我所见,浙江的方严无疑走在了这个时代的前面。

  初见方严的画,是经鉴藏家张应平先生推介的。最先让我眼前一亮的,是他通过线条对物象质感的准确传达和把握画面的非凡能力。这份严谨,这种扎实,这种自信地挥洒,是多年来都未曾见过的。其次我惊讶于方严的全面,花鸟、鞍马、山水、高士和僧佛像,水准稳定,都带着纯正的传统气息,这种气息真的是久违了!和方严虽然素未谋面,但对于他的苦学精神已有所耳闻。

  方严的师法对象除了宋元精粹之外,对线质的理解还受到了魏晋六朝造像的影响。而他的书法造诣在画家群体里也无疑是出类拔萃的。综观画作,方严的作品不能单纯地以工笔和写意去界定,对于他来说,各个画种之间也已经没有明显的隔阂—这大概只有掌握了传统金钥匙的人才能做到吧?他的画传递给我的感受,是完全去除了这个时代常见的浮躁和小趣味,代之以一种清刚雅正的气息,处处不离古人,却又完全不混同于古人。我认为这就是难能可贵的“与古为徒,自我作古”。从方严的画里面能够感受到他的睿智卓识与胆略才华。

  读方严的画作,相信我们这个时代,继承道统,重振先贤笔墨,必将达到应有的高度。我也希望当代画人都能够从方严的作品里感染到一丝传统的力量,但愿当代画坛能出现更多像方严这样甘守寂寞、真正在传统江河的“无尽藏”里尽情遨游的人。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