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人类文明的进步,以创造文字为一大标志。古籍记载,仓颉造字,天雨粟,鬼神哭,可知文字之于文明的伟大推动力。而纵观全世界,将文字演化为艺术,以至于深入骨血、绵绵不绝者,唯有汉字,后世称之为书法。所以,若说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自然首先要说到汉字;若说到中国最普及、最高级的艺术,当然是书法艺术。这也是国人至今心心念念、孜孜追求书法艺术,欣赏书法艺术的根本原因。
纵观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史的长河,可谓浩浩渺渺,群星璀璨,其体有篆隶草楷行之别,其品有雅俗工拙之辨,其卓越人物,秦汉至晋有李斯、张芝、钟繇、王羲之开风气之先,唐宋有欧颜柳赵、苏黄米蔡各展风采。明清之交,世殊时异,天崩地裂之际,太原傅山崛起。他本是学林大家,儒道兼通,明清交替,改朝换代时,游历于士林与山林之间,以布衣之身、一介匹夫,矢志恢复朱明江山,自号“朱衣道人”,而与人交往,“少所许可”,是那个时代以骨气奇高、刚强倔强著称的一大奇人,以其品如山,其学如海誉之,毫不为过。傅山行医民间,悬壶济世,则是神一样的存在,以致三晋的山川平野,百姓无不知有傅青主其人。傅山的书法在他自己看来,只是余事而已,却能上追秦汉,高蹈于盛唐之际,横扫明末甜熟颓靡之风。他主张行笔宁拙,布置弃巧,书风却媚,其小楷、行书颜风丰厚绰约,大草挟持雷电,所向披靡。诚如其教导子侄所言,“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所以,傅山的书法作品,不仅是书法的艺术,而是其人格与学问深深浸润过的艺术,以故清代即有“国朝第一”的令誉。我们仰望从古至今的书法长河,前有颜真卿,后有傅山,两座高峰,真真切切,仰望弥高,令学书者无不钦伏,而傅山距我们最近,感受最深。每一位作书的学子,拜读过傅山书法作品的,无论懂与不懂,无不心生感动,无不感慨灌输其中的伟大的人格魅力。历代书家,影响广大者,不乏其人,而像傅山如此影响山西士庶、乃至全国学界400 余年的,却是鲜有与其匹敌者。傅山是一座书法的山,是一座学问的高山,更是让人仰望的大山,是山西文化史上一面光辉的、不曾过时的旗帜,这正是我们以傅山的名字命名,连续举办“傅山杯”书法展的初衷,也是我们举办这个展览的深刻价值所在。
2022 年,疫情刚过,我们即着手首届“傅山杯”书法篆刻展。这个展览以承续文脉,弘扬文化,繁荣书艺,提高水准为宗旨,国内书界,群起响应,首展即大获成功。我们相信,这正是傅山精神感召的力量所致。今继以第二届书展,征稿《通知》下达不过数月,近6000件作品即齐聚龙城太原。观其书作,或品相庄严,或跌宕起伏,或龙跳虎跃,而其书者、篆者,多以中青年为主,可知书法与篆刻在今日,仍然是一门长青的艺术,而且经过新技术、新传媒的加持,愈加焕发出活力,成为大众普遍钟爱的艺术。经过组委会组织国内相关专家,遵循程序,严格标准,先后历初、中、终三选,得精品200 余件,篆刻若干方,自是优中选优,内容健康,朝气蓬勃。而书艺之佳者,或取法古人,似王韵颜风者有之,似苏黄米蔡者有之,似傅山疏放者有之,而或自展风韵,得之于心,应之于手,驻足观之,不免连连称赏。于是,知悉今之作书者,虽听闻所谓吼书,泼墨发泻,逞一时之快,而于广大书家,尚能遵循大道,坚持常规,守正而能创新,颇可见证组织者、参展者之初心,更见中华书法脉络,经两千余年而至今,若江河长流,山脉相袭,气象壮大,绵绵不绝,诚然可喜可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