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序
我总是困扰于无法拥有完整的时间,碎片化的时间使我的创作变得冗长,思绪也常常在这时间中变化,在这消磨与混乱中倒也逐渐适应了这种因势随形的时间状态,混乱也变得像水中的涟漪,碰撞、形变、延展、交融,至于作品的出现与完成也变得自然而然与不断变化。
很多来我工作室的朋友都会问我这些作品表达了什么,通常我就会磕磕绊绊地描述——“这就是一棵树”,“这就是一个人像”,我曾试图给它们加上一些意义,最终也会回缩成它本身的样子,这使我困惑,我的创作是答案还是问题,是某个观点的呈现还是某个事物的再现?或许是木雕这种形式带来的影响,它的滞后与缓慢,再加上我性格中的散漫,使得意义被消解成了时间,切实地在时间中创作,像涟漪一般用非线性的方式去思考和探索,使创作更多地变成生活中的一部分。
木头本身是一种充满生命力的材料,它随着时间一圈一圈向外生长,并留下关于时间与空间的变化,我们意识中的意向性与之联结互相影响和构建。
肖亦旭 / 文
2024年8月
上一篇: 谢天卓个展:候鸟飞过诸神头顶
下一篇: 朱达诚、傅中望双个展「引力」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