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览前言
早在五四时期,陈独秀就在《新青年》的创刊词《敬告青年》中,将青年人视为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的比喻更是我们耳熟能详。在新时代,在中华民族走向全面复兴的新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同样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通过雕塑创作和展览,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少年,是我们举办“青少年雕塑作品展览”的根本目标。
雕塑是一种综合性的立体艺术,与平面的绘画相比,雕塑训练更有助于提高空间构想能力和对物质材料把握能力。青少年美术与成人的专业美术不同,其首要目标不是让他们创作出符合专业造型标准的作品,而是对其观察、认知、想象、动手、信息综合和情感表达等能力,人文和审美素养的全面提升。青少年雕塑集合了这两方面的特点和优势,“青少年雕塑作品展览”公开展出他们的作品更是提高其自信心,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的重要手段。
自从2018年以来,“青少年雕塑作品展览”迄今已举办七届,我们看着许多小小艺术家在展览中涌现、成长、成才,他们的一件件杰作在展览中公开展出,又持续带动了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其中,队伍不断壮大,成果蔚为大观。2024年,“美育浸润行动”在全国广泛开展,力倡以美育浸润青少年,全面提升青少年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令其身心更加愉悦,活力更加彰显,人格更加健全,更为“青少年雕塑作品展览”的举办具备了更宏阔的空间和强劲的动力。
本届“青少年雕塑作品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委会、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大同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旨在集合不同艺术领域的专业力量,跨学科地为青少年艺术家们量身定制最佳方案。北京、大同两地联动,雕塑、少儿、策展三方面专家合力,划分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艺术和美学标准,优化展览展陈方式,开展面向大众的公共教育活动,助力青少年美育、家庭美育和社会美育,让“祖国的未来”健康快乐地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七届青少年雕塑作品展览策展人
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副秘书长
《美术》杂志副主编
盛葳
2024年8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