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志——胡杰彬&赵永昌双个展

  • 展览时间:2024/08/01 — 2024/08/31330
  • 展览空间:时代空间
查看更多详情

从安定钦和,到海国图志

文/洪隐


“左海伟人”林则徐年少时以“山登绝顶我为峰”巧对老师的“海到无边天作岸”,其志朗朗可见。山海塑造闽人“敬天爱人”的秉性,林则徐、沈葆桢等诸君自幼深受妈祖“立德行善”的精神熏陶,祭拜修缮皆是常事。沈葆桢是林则徐的乘龙快婿,严复是沈葆桢的得意门生。1918年冬,严复自京城返榕,翌年元月决心重建纪念陈文龙的“尚书庙”,并亲自撰写《重建尚书祖庙募缘启事》。诸如此类潜移默化的传承,在出生于泉州安溪蓬莱并长驻福州洪塘的艺术家胡杰彬身上极为明显。“土地、宗族、艺术”是胡杰彬的三个关键词,他曾以名为《安定钦和》的上海个展致意宗族与父亲,大漆为主要媒材,经由绘画与装置构建的一扇扇“门”,通往过去与未来,通往个体与世界,也通往将在香格里拉八匚汇开展的《山海志》。

这扇门,就在山海之间。


1841年夏,林则徐因中英交涉之事被贬谪革职,与魏源相逢京口。林则徐将其在粤编译的《四洲志》交予魏源,嘱其编辑完善,以期尽早刊行,举开化国民之事功。魏源不负所托,在《四洲志》基础上,广泛收集外国文献和著述,编纂辑录,历经三修终成《海国图志》。魏源生于湖南邵阳,那里正是雕塑家赵永昌的家乡。赵永昌擅长从《山海经》汲取养分,寄情神话和寓言,骨子里与林则徐、魏源的“海国之志”有着潜在应和,以其代表作之一的《河图——御龙少年》为鉴:黄河出龙马,背有图,是为河图。少年侠客的木讷近仁,既现实又超现实。他所拥有的能量在宝剑藏鞘、不动声色间驯化一切邪恶。御龙少年与龙之间的默契在低头沉吟中凝成一道光。

这道光,就在山海之间。

胡杰彬与赵永昌的创作面貌截然不同,但在山海之间,以志相逢,也正呼应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传统当代、抽象具象、虚实显隐等乃是艺术创作者必须持续直面的自我探索。从安定钦和,到海国图志,既是回溯,亦是展望;既为观照,亦为激发。知来处而明去处,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知其白而守其黑,这也是海德格尔等西方哲人遥望东方感悟到的存在之道。去蔽存真,循光笃行,开门见山海。回首向来激荡处,似乎再一次听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格美台风过境之际

写于半饮堂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