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纸境--普蓝星协同式艺术设计教育实践成果展

  • 展览时间:2024/07/27 — 2024/09/15418
  • 展览空间:太仓美术馆
查看更多详情

前言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却拥抱整个世界,促进发展,孕育进化。——爱因斯坦”

三年前,NYID普蓝星课程组走进太仓市实验小学高新区校区崭新的校园,学校希望用艺术来装点环境,课程组提出让小学生们和艺术家共同创作艺术作品,这个建议得到了校方的大力支持。从创造美好环境到浸润式培养创新能力,再到如今携手太仓市实验小学,普蓝星课程正把一种全新的创课形式带进校园。

普蓝星协同式艺术设计教育课程具有很强的实验性。校方提供了跨年级的“实验场”,在这里,课程组把新的教学方法、思路和技巧分享给老师,并协同老师探索多样的教学策略,设计新的课堂形式,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课程从大纲的设计到最终的作品完成,经历了不断的试错与迭代。课程组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课堂表现,与老师们共同研究学生思维的特点,调整材料配比和作品方向,设计辅助性工具以帮助学生实现他们的想法。

普蓝星课程借鉴了当代艺术的实验性思维,鼓励参与者从不同学科中汲取灵感和知识,将科学原理融入艺术创作,促进跨学科的思考模式,同时从新的视角提供新的解决方案。这一教育实践的首要任务是打开一种教学思维模式,突破固化线性的思维,在小学生们好理解、可动手参与的基础上,引导教师营造一种新的课堂氛围,以激励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寻找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单一的标准答案。

三年来,学生们在“实验场”里接受了跨学科的思维训练:他们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运用在聚焦环保材料的回收再利用的项目中,把马蒂斯的配色原理运用在市民公园写生和染色实验中,把发明设计“萃智”理论运用在从具象到抽象的观察训练中。学生们还参与了丰富的艺术创作实践:他们在多次的小组创作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想象和创意,体验了团队合作,享受了创作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课程融入了艺术疗愈的理念和实践,通过艺术创作的过程,结合心理学的知识,提升学生自我认知和情感管理的能力,改善他们的生理、心理和情绪健康状态。学生们在疗愈艺术家王忠升的“曼陀花开”亲子工作坊中,充分体验了如何用艺术创作打开内心世界,释放自己,与自己的父母做连接。

艺术设计是普蓝星课程的切入口。本学期课程特别引导学生去探索纸张艺术的巨大魅力。在课堂上,学生们结合废旧纸浆凝固制作、雕塑塑型、切片式剪纸、色彩组合式剪纸、湿拓画、染色等不同技法,重塑了纸张的形式和造型,并惊喜地发现纸张艺术从构思到成型的过程,如同生命一样丰富多彩,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光彩。同时,师生们还共同探讨纸张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并在共创的过程中赋予了作品新的意义。所有这些创作点滴和作品本身,正如本次展览的主题「新纸境」,都充分展示出了纸张这一古老媒介在当代艺术中的新诠释和新生命。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