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不觉,2024年走到了七月的尾巴。在这样一个夏日炎炎的假期,我们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展览来迎接看上去漫长的假期?在不少文学作品和电影中,夏日和假期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比如北野武的《菊次郎的夏天》和侯孝贤的《冬冬的假期》。一开始,我们设想有这样一个展览,从视觉上来讲所有展览的作品皆与蓝色相关,当观众进入到展览空间宛如进入一个静寂的蓝色之地。
在展览的策划和推进中这个思路产生了变化,这个世界没有单纯的静寂无声,恰恰是因为动才有了静,因为伤感才会显示出欢愉,正如同“雁渡寒潭不留影,风过疏竹不留声”一样,微澜之后归于平寂的湖水更彰显出无上的寂静与清凉。
在今天嘈杂的都市生活中,正是因为人们陷入巨大不真实的日常中,才会在内心深处渴望田园牧歌和桃花源。在高度全球化和城镇化的今天,尤其在数字化生活的语境中,年轻一代的生活呈现出“生活在别处”的状态,他们在流动性的生活中提取出各自的生命感受,在本次展览的艺术家作品阐述中多出现真实、幻想、感知等词语,可见他们对于不确定性的感知。这些作品仿佛是一瞬的梦境凝固为琥珀,让短暂从现实生活抽离出来的情绪成为了永恒。
艺术家的生活和创作之间的关系是艺术史叙述中的常用线索之一,一个人的生活既是个人的,也是属于他所在的时代的,这些作品便是艺术家生活所留下的痕迹和声音。大雁飞过寒潭投下的影子随着它们的远去和消失,微风吹拂过竹林所产生的沙沙声随着风过归于平寂,艺术家却能将这一瞬间和过程转换为作品中的时间与空间。他们是世界的风,激荡起湖心的涟漪,轻拂过世间的风物。
文/段少锋
上一篇: 林文捷个展:观景人 Promeneur
下一篇: 美丽车谷——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九届职工书画作品展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