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戴上帽子——当代青年艺术家·群像研究系列展

  • 展览时间:2024/07/08 — 2024/09/28395
  • 展览空间:鹅社GooseCorporation
查看更多详情

作为隐喻的帽子


这是一个新世纪出生的艺术家按照他们的思考与关注,为他们的兄姐辈80-90年代艺术家策划的一个展览,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这里面其实蕴藏着一个不同代际艺术家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试探,相互探讨的尝试,同时也有一种自我确证的味道在里面。他们的试探,采取了一个命题作文的方式,或者说,围绕着一个主题来创作。本来这没有什么奇怪,今天国际当代艺术展通常都会确定一个主题,如今年的威尼斯双年展的标题是《处处都是外人》。但主题通常都蕴含着明确的价值诉求,而我们这个展览的名称是《当我戴上帽子》,主要描述了一种状态或者一种动作的可能性,所以更多是一种题材导向,他们以这种题材进行网上征集,然后挑选符合他们想法的作品,这些作品的作者全部来自于80---90年代。这反映了21世纪出生的新生代艺术家的工作方式:直接提问,自定标准,网络工作。有时候是线上展览,这次走向实体空间。

他们的题材得到了众多的回应,反映出年轻艺术家强烈的展览交流意愿,这里挑选了十一位艺术家的作品。我们可以看作是十一份对一个问题的回答或对一种题材的回应。

十一个艺术家回答大致分为四类:一是直接描绘一顶帽子;二帽子戴在头上,即画了戴帽子的人;第三是取下了帽子,画了戴帽子的地方,即人的脑袋;第四是画面与帽子无关,或者看不出与帽子的直接关联,但可能存在隐喻的关联。这四类作品构成了一个对与人相关联的物品的不同状态的描绘。帽子是人的专属物品,它构成对人最重要的身体部分的保护、装饰,还有礼仪或羞辱的作用,但帽子相对于人的其他服饰,不是必须的,有的人喜欢戴帽子,有的人从来不戴帽子,有的人戴帽子气质倍增,有的人戴上帽子怎么都觉得奇怪。所以帽子是一个奇怪的物品,如果穿着品味不高,最好慎重,不然也不会有沐猴而冠这样的词语了。

当然我们非常清楚,这个展览并不是对帽子本身的探讨,而是通过帽子这个具体而常见的物品探讨广泛的社会、文化、人生等问题。取下或戴上帽子,构成敞开或遮蔽,或是隐喻、象征,帽子甚至特别适合做考古学的探讨,只是这个小展览无法承载,只能用折射,透镜的方式观看一些面相。这些作品看起来是对物的探讨,实则是对人的探讨,一个人与帽子的不同关系状态实则反映了人自身的生存境遇、精神文化状态,所以帽子也构成人,乃至社会的状态。由对帽子态度,折射的是当代艺术青年群体的思想现状,他们对现实的感知和认识,态度与判断,有感性也有理性

由这个展览我们看到青年艺术家们的问题意识,他们不是简单的去描绘对象,而是用一个物品作为载体来承载精神和思想。相信用心的读者能够从他们的作品读出当代青年艺术家对当代现实的观察、认知、态度、判断,当然,这既是创作者的态度,同时也是策展人的态度。


刘茂平

2024年7月于江夏藏龙岛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