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无相生》
——观孔国桥教授版画
文/王华明
走进金陵美术馆,走进孔国桥教授的艺术世界,细细品味他的作品,感受到其中既充满引人入胜的禅意,又具有历史的沧桑感和厚重感。无字之碑也许只是艺术家最初的愿望,伴随着其作品的徐徐展开,每一位观者都会驻足凝视,会在这些图像语言前陷入沉思。在不同的作品中,观者的思绪也截然不同,有时会带入一种冷漠的情绪,一种静静的等待,仿佛进入黑暗的空间,来到世界的尽头;有时又会卷入迸发的精神之中,一种来自时代的呐喊,从中展示出中华汉文字的力量,让观者犹如置身几千年文明之中。我看着其笔触中的隐形特质,在清楚与模糊之间,唯有文字的表现力极强,穿越了时间隧道。实践与突破、传承与沉淀在艺术家表现手法上周而复始看到了共生,给人的感觉丰富多样。感觉有多种文化符号的合成,文字不断重复拓印,有水墨与丙烯发生的碰撞,还有综合材料的错觉感,这些都给人以想象空间,仿佛文字与黑夜同时降临,纸本上汉字却恰巧浮出水面。不断重复、不断拓印、不断拥挤、不断复出,每一个个体犹如影子一样沉浮于世,存在于浩瀚的宇宙深处。当我有所顿悟时,则意味着触摸到了作者留给我们的哲思空间,这时候文字的思辩已然成型,观者开始想对面前的作品说点什么,那么正好实现了从“無字”到“有字”的转变。在“无字”和“有字”的缝隙中留一线思考,不管对与错,不管人云亦云,这其实是一种“见众生、见天地、见自己”的过程。
孔教授已然颠覆了很多人对版画的印象,他作品中透出行云流水般的表现力,画面充满隐喻色彩,他用拓印撬开理念与文字幽灵,向过去和未来探索,最后带给我们的是充满哲理的反思与收获。总之,孔教授的作品,在上帝关上门时,又在版画实践创作极限时,很大的成度上,上帝又为孔教授打开了另一扇窗,由此而创作出了精彩绝伦的、具有突破性进展的艺术佳作。
王华明
初稿26日论坛现场
29日修改完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