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助力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中国摄影名家走进包头王争平师生摄影作品展

  • 展览时间:2024/07/02 — 2024/07/27312
  • 展览空间:包头美术馆
查看更多详情

前言

文/那日松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每当看到王争平的草原摄影作品,总会让我想起这首古代的乐府民歌。在茫茫的草原大地上,王争平和他的学生们是中国摄影界一个独特的存在。他们如同一个部落,又像一个家庭,游牧在影像的草原,有热爱,有信念,欢乐而自由。

老师带徒弟,在中国摄影圈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也有很多成功的范例,然而像王争平这样坚持十几年,而且徒弟越来越多,人材不断涌现,成绩越来越好的却十分罕见。王争平本人不用多说,他摄影创作最辉煌的几年,差不多囊括了中国所有重要的摄影奖项。而他的学生们也并不逊色,这些年他们多人次分别入选“全国影展”、“中国国际影展”、“中国民族影像志”、“徐肖冰纪实摄影奖”等等。这些奖项的分量同样不轻。在各大摄影节中,也同样可以经常见到王争平和他学生们的作品展出。可以说,王争平和他的学生团队代表了一种很特别的摄影创作的方式,整体风格明显,但又各自分散,不断形成摄影师自己的创作路径和观念方向。

师傅带徒弟,在摄影创作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重要的问题就是学生们很难在风格和观念上突破,王争平的学生们之所以能多年跟随他,又在创作上不断走上自己的道路,并取得斐然的成绩,这与王争平带学生的独特教学方式有很大关系,王争平不善言语,但性格豪爽,真心对待他的学生,在带领学生创作的时候,总是倾囊相授,把自己的摄影感悟随时传递给学生,后期也帮助学生编辑图片,指导帮助每位学生找到他们自己的创作风格和摄影语言。同时,他还经常带着学生们参观和参加国内重要的摄影节、摄影展,这让学生们开阔了眼界,也跟随他一起不断走上更专业更广阔的摄影平台。

王争平的学生们来自五湖四海,有来自草原的牧民,有来自南方的企业高管、有公务员,有自由职业者,他们因为对摄影的热爱而汇聚在了北方的草原,同时他们也把对草原的爱和赞美传递到了四面八方。

记得额尔古纳乐队有一首歌:

唱起草原的歌,心胸会变宽阔。
看那雄鹰飞过,飞向向往的生活。


王争平和他的学生们的这些作品,就像是一首来自草原的影像牧歌。


2024年6月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