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杰米·摩根是一位具有强烈哲学思辨的艺术家。他对东方艺术和哲学有过深入的了解,痴迷于《道德经》的智慧,一直在哲学和灵性之间探索在创作行为中,如何借助有限的媒材去记录和表达广阔无垠的思想和意识。
杰米·摩根1956年出生于英国剑桥,1974年至1977年在牛津大学拉斯金美术学院学习,期间对中国及日本艺术有深入研究,并深受宋代绘画和中国山水画传统的感染。1979至1982年在英国皇家学院攻读研究生期间接触到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风,产生将中国山水画同欧美17-19世纪风景画相结合的想法。1983年留学旧金山艺术学院,1989年后长期任教于母校。在威尔士山区农场的童年是他与自然和景观深厚联系的起源,但他倒置的风景、出人意料的块面和既调和又冲撞的色彩运用似乎得益于他的另一爱好:特技飞行。他曾被一位特技飞行员带上一次飞越内华达山脉的飞行,体验了一系列的特技动作,使他对那片风景有了一种高度戏剧性的触动,觉得像是一种三维立体派。当他看着地平线和颠倒的风景,重力中解放的动态悬浮在空间中,而不是混凝土粘附在大地上,他的艺术萌生了。
摩根信奉法国作家勒内·休埃(约1930年左右)的话作为艺术思考的背景:“我们只知道两个现实,一个是我们周围的世界,一个是我们内在的生命。第一个现实是宇宙,第二个是心灵生活。我们周围的世界在空间中展开,而我们内心的世界在时间中展开。这可能是世界的主要奥秘。然而,人类已经发现了将这两个方面以最微妙的方式融合在一起的方法,这就是艺术。艺术作品远不是一种装饰,而是现实的奥秘。”他在去年硅谷的展览上对观众说:“我的创作关注山水和抽象两大主题,强调现象、体验和对‘深层时间’理论的思考,探索时间和空间概念,将它们视为抽象和象征。”时间和空间的概念结合起来,就是“宇宙”,“宇”是无限的多维空间的总和,“宙”是过去、现在、未来所有时间的总和。摩根的画作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宇宙的宏大与深邃。硅谷亚洲艺术中心去年举办他的首次个展《瞬息万状》并出版同名画册。在展览期间,还举办了《气的思想和西方表达》研讨会,好几位专家学者都不约而同地在会上指出摩根对“阴阳”的思考和阐述。“气”从本源上讲就是“阴阳”和合的矛盾统一体。二者为一,相互作用和转换,由摩根用现实的绘画材料具体化,在画布上留下永恒的印记。
在摩根的作品中很难清晰地看到师承,但美术史上的许多大师和作品对他产生过深远影响。当他在大学期间看到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时,他立刻感到他对风景的感知将永远改变。他看到了阴阳转换的力量,并得出一个结论,对于绘画,时间和空间一样重要。著名美术评论家旧金山艺术学院教授弗雷德·马丁生前曾这样评价摩根的画:“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是风景画,却没有继承以前的伟大风景画家的任何元素,有痕迹,但没有明显的影响,没有可以轻松识别的前辈。艺术从哪里来?有时来自超越。超越有时创造风景,有时会创造杰里米·摩根的画。”
在老朋友任敏教授的陪同下,摩根在过去35年中定期访问中国。他们不遗余力地在内地推广亚克力抽象山水,毫无保留地把新材料、新观念介绍给艺术院校的师生,举办了无数讲座和演示,受到广泛关注和赞赏。他们先后在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山东美术馆、辽宁省绘画学会等处举办个展或联展。与此同时,他也越来越熟悉中国艺术家的创作,感到他们在描绘风景,也在描绘心灵。与西方艺术家写生不同,中国艺术家带着他们的身体和思想与那种能量互动,然后回到画室,开始制作与风景的经验有关的图像,而不是它的外表,甚至不是它的感觉,而实际上是一种共鸣的形式。
摩根总在象征、再现和抽象之间徘徊。他的画面仿佛混沌初开的世界,有着强大的空间能量,阴阳的交互、时空的转换、叙事的重置,和谐又充满矛盾。他让我们看到宋画的严谨、庄重、理性,同时又感受到其流动性与不确定性。他说:“光学现实和精神现实,它们如何分离或它们如何统一,是我仍需探索的。”
疫情阻隔,摩根已经多年没有踏上让他牵挂的中国大地。他迫不及待地想与旧雨新知分享他最新的作品和想法。感谢浙江赛丽美术馆对此次展览的大力支持,预祝展览成功!
徐心如
于硅谷亚洲艺术中心
2024年5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