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篱外的观看
——“锦绘3:周露苗、程胜男、郑伟三人作品展”前言
洁尘/ 文
准确地说,艺术创作没有所谓的专业和业余这样的区分。所有的创作其实都没有这样的区分。判断标准是以作品呈现出来的质感为准的。
但是,我在此文中会不带价值判断地借用专业和业余这两个概念,以此来说明艺术创作的观看视角这一问题。
“锦绘3”的三位艺术家,程胜男和郑伟来自北京,周露苗定居成都。她们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绘画之外,另外有其他的职业和工作。郑伟是一位财务工作者,程胜男是电视编导。周露苗的情况相对来说复杂一点,她是科班出身,拥有专业艺术从业人员的功底和积累,但其本职工作是艺术教师,主要精力都在教学上。
所以,从核心注意力以及时间分配来说,她们三人都可以称为是业余艺术家。
业余状态当然有其不足和短板,但业余也有一种特别的视角,也可以说拥有一种特别的优势。
这种优势,用文学的意象和比喻来说,是一种篱外的观看。这个篱,是职业的隔篱,似乎置身于外,又仿佛沉浸其中,游走的状态会带来一种特别的松弛。这个篱,也是行业的藩篱,在藩篱的这边,可能是目标、意义、标识、序列,在那一边,就是单纯、专注、喜悦、享受。
这些年来,我在很多“业余艺术家”的作品中体味到了快乐创作的味道。这种味道是飞扬且自由的。在周露苗、程胜男、郑伟的作品里,也有这样的味道。
这次的三人展,从展览的形态和气质上讲,相当融合协调。按周露苗的话讲,这些都是“图像碎片”,三位艺术家都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出发,呈现出各自的观看。作为观众,如果你代入其中,你会发现独自一人观看时那些美妙的状态,你会想:为什么选取了这个对象?为什么是这样的构图?这样的片断截取是出自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和情绪?在色彩呈现上,主观和客观有什么的变化?……
周露苗是一位在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心理学等各个领域深入涉猎且深入思考的人,她这次的观看/呈现,体现了她一贯的沉静、有趣的视角。在这一组名为“图像碎片”的作品中,色彩、构图、笔触、肌理,均衡且完整,技法成就了她的作品,也加持了她的表达。
程胜男和郑伟,在北京画院师从著名艺术家罗敏老师。罗敏希望她们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画自己熟悉的事物。而郑伟和程胜男也表示,在持续地用画面记录呈现自己生活的过程中,有一种逐渐深入内心,绘画和生活融为一体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在这次的展览中有所感受,这些生活中的“碎片”记录,无论是旅途还是家居,看似分散的“碎片”,都携带她们自身的经历、体验、认知和趣味,其中的情感强度是显而易见的。程胜男此次的参展作品中,一组“秦岭”系列特别突出,构图爽洁凌厉,色彩明艳通透,“粗粝”中蕴含着感染力。这种“粗粝”的质感也体现在她的花卉作品上,颇为别致。郑伟的花卉家居写真,则有着柔和细腻的笔触,令人动容,而这种笔法也延续到她对于“身边人”的呈现之中,充满了温存纤细的情感气息。
三位艺术家的这些日常“碎片”,如果用相机镜头记录的话,会是另外一种状态。但在这里,她们用画笔,一笔一笔地把这些司空见惯的对象固定在画布上,就产生了一种特别的神奇:这是一种端详、凝视、细细摩挲的动人的劳作,以此观看日常、定格日常、纪念日常。瞬间由此凝固,时间在此永恒。
